地节三年那道诏书下来时,长安城里上万官奴婢盯着“免为庶人”四个字,可能还以为遇上了天大的好事——可皇帝心里的账,比谁都算得精。 诏书说“游戏无事者,免为庶人”,一下子放了约10万人。表面看是皇恩浩荡,让这些没正经活干的奴婢重获自由。可背后的门道藏在账本里:朝廷养着这些人,每天要管饭、给衣服,是笔不小的开销。放出去,口粮衣赐省了,这是第一重划算。 更妙的是,这些人成了庶民,就得回老家种地,成了朝廷编户。以后按人头收税、按土地征粮,他们从“吃财政”的变成“给财政交钱”的,国家反倒多了笔收入。 你看,这哪是什么单纯的“德政”?分明是笔精明的财政账。皇帝没说“没钱养你们了”,而是用“给你们自由”的名义,既减了负又增了收,还落了个好名声。 有时候古代的“善政”,剥开来看全是算计。可对那些奴婢来说,不管朝廷打的什么算盘,能摘了“奴籍”,能自己种点地过日子,大概也算苦里偷来的一点甜。只是这甜,来得未免太像笔交易了。士族特权 汉朝推恩令 皇帝命令 皇帝秩事 无降权词 平权元年 平冤诏书
地节三年那道诏书下来时,长安城里上万官奴婢盯着“免为庶人”四个字,可能还以为遇上
张允文化历史
2025-11-04 13:42: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