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窍了,今天他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我们也要像中国一样着眼于长远,与其想着打

烟雨评社 2025-11-04 11:04:03

特朗普开窍了,今天他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我们也要像中国一样着眼于长远,与其想着打败中国,和中国合作能让我们更大更好更强,瞧瞧,他去了一趟韩国,认识提高的挺快。明年来中国,四处转转,思想还会上台阶! “我们也和中国一样着眼于长远,与其想着打败中国,和中国合作能让我们更大更好更强。”11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这番表态,瞬间在国际舆论场投下一枚震撼弹。 这次采访是在特朗普结束韩国之行后没几天安排的,镜头里他穿着标志性的深色西装,坐姿比以往放松不少,聊到和中国合作时,还特意抬手强调 “长远” 这两个字。 他说这话的时候,可不是空口白牙随便聊,还提了一嘴在韩国的见闻 —— 在首尔参观一家跟中国有合作的半导体企业时,负责人给他看了双方联合研发的芯片样品,还算了笔账,说跟中国合作后,企业的市场份额在三年里涨了 23%,研发成本却降了 15%。 “人家韩国企业家跟我说,‘中国市场大,技术进步也快,合作才能双赢’,我觉得这话有道理”,特朗普在采访里把这段经历讲得很具体,连企业负责人说话时的语气都模仿了几分。 要知道,之前特朗普在涉华议题上,总爱强调 “竞争” 甚至 “对抗”,还曾在竞选集会上说 “要让美国企业跟中国脱钩”。 可这次从韩国回来,话风明显变了,不仅提到要学中国 “着眼长远”,还举例说 “中国搞的那些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高铁、港口,都是几十年前就规划好的,现在还在不断完善,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 他甚至主动提起,之前美国想推进的基建计划,因为各种分歧推进缓慢,“我们总在纠结短期利益,比如这个项目能不能在任期内看到效果,却忘了长远的好处,中国在这方面比我们做得好”。 这次韩国之行,特朗普的行程安排得挺满,除了参观半导体企业,还去了仁川港,看到港口里不少来自中国的货轮,装卸货物的效率很高。 当地官员跟他介绍,仁川港和中国的青岛港、上海港有深度合作,双方共享物流信息,货物周转时间缩短了近一半,“这就是合作的好处,不是谁打败谁,而是一起把蛋糕做大”。 特朗普在采访里提到这段时,还特意拿出手机,展示了自己在仁川港拍的照片,照片里货轮密集却井然有序,他说 “我当时就想,美国的港口要是能跟中国的港口多合作,效率肯定也能提上去,对美国企业也是好事”。 不少媒体注意到,特朗普这次采访里提到 “和中国合作” 的次数,比过去一年公开场合提到的总和还多。 他还特意提到,“中国有庞大的市场,有优秀的技术人才,美国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把这些结合起来,能创造多少就业岗位,能带来多少经济收益?我觉得这是值得认真考虑的事,而不是一上来就想着‘打败中国’”。 甚至当主持人追问 “那之前提到的对华关税政策会不会调整” 时,他也没有像以往那样坚决反对,而是说 “一切都可以商量,只要是对美国长远发展有利的,对双方都有利的,都可以谈”。 对于特朗普这次的转变,不少美国商界人士表示欢迎。美国商会亚太区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企业早就盼着美国能和中国加强合作,比如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这些领域,双方各有优势,对抗只会让企业错失机会”。 还有不少美国农民也关注到了特朗普的采访,“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重要市场,之前因为贸易摩擦,不少农民的农产品卖不出去,要是能恢复合作,对我们来说是好消息”,艾奥瓦州的一位玉米种植户在社交平台上这样留言。 特朗普在采访最后还提到,“我计划明年去中国看看,四处转转,比如去看看中国的高铁,体验一下从北京到上海有多快;去看看中国的科技园区,了解一下那里的创新环境。 我觉得只有亲眼看到,才能更清楚地知道,中国到底发展得怎么样,和中国合作能给美国带来什么好处”。他还半开玩笑地说,“说不定到时候思想还能再上一个台阶,能想出更多有利于双方合作的好点子”。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特朗普这次话风的转变,除了受韩国之行的影响,也和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关。美国近期通胀压力虽有缓解,但就业市场仍存在不稳定因素,不少企业呼吁加强与中国合作,以降低成本、拓展市场。 特朗普作为政治人物,自然也会关注到这些声音,“着眼长远”“加强合作” 的表态,或许也是对这些诉求的回应。 但不管怎么说,从 “想着打败中国” 到 “主张和中国合作”,特朗普这次的转变确实引人关注,也让外界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多了几分期待 —— 毕竟,合作共赢才是符合时代潮流的选择,才是对两国人民都有利的长远之举。 信源:观察者网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