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们为何不把便宜物资卖给古巴,这样既可解决古巴物资紧缺困境,又能清空咱们过

古木过去 2025-11-04 10:08:30

有人说我们为何不把便宜物资卖给古巴,这样既可解决古巴物资紧缺困境,又能清空咱们过剩的产品?我想说,其实古巴跟朝鲜一样,也是纯纯的无赖;跟印度一类的国家做生意,要做好对方只付定金,不付尾款的准备;跟古巴、朝鲜做生意,他们别说付钱了,能把车皮还给你就不错了。 古巴曾向中国许下承诺,要用自家的蔗糖来抵偿拖欠多年的债务。这个方案既能展现古巴的产业特色,也有望缓一缓中国企业的压力。 可等到执行时,才发现古巴一季年的蔗糖产量还不够自己吃,就更不要说出口抵债了。 蔗糖抵债没走通,本来还有另外一个思路:中国和古巴研发了留学项目,中国学生到古巴学医,学费直接抵清部分欠款。这种方法既培养了人才,同时打理了账面。 可古巴内经济萎缩、物资供应崩溃,学生在那边连饭都成了问题,还得靠中国大使馆每月补贴生活费。 到最后,课程根本无法正常进行,教育部看学生们生活艰难又学不到东西,赶紧让他们全体回国读书。 这笔“学债”依旧原地踏步,留学合作草草收场,又一次印证了古巴对于承诺的态度。 实际上过去金融贸易方面的尝试多半也是一次次碰壁,就拿宇通客车出口古巴这事来说,刚起步时还算顺利,中国客车进驻哈瓦那,大家都称赞这是双边合作的里程碑。 等到结账的时候就开始掉链子,古巴只付了一小部分,剩下的拖着不给,最后中国信用保险公司不得不替企业兜底。 中国企业本来希望找新市场,结果发现投入巨大、风险成堆。与印度做生意,虽然也有拖延,但印度整体经济动力强,还能稳住合同。 古巴和朝鲜则是另一种玩法,欠了全世界的钱,经常让债主彻底死心,最后只能靠豁免债务自保。合作方对这些国家越来越有戒心,就算有利益也不敢轻易下场。 商业这条路走不通,人道主义援助成了最后的选择。大米和粮食一批批送到古巴,可到了港口又卡壳,原因不仅是缺钱,更多是国内运输没油、物流基本停滞。 救命粮堆在仓库,谁也没办法送到百姓手里,这种场面让所有人都明白,问题已经不是钱能解决的事,而是整个国家的运转系统都出了大问题。 古巴如今这局面,并不是简单地被外部制裁拖累。更关键的是,长期基础管理缺失,经济结构老化,信誉系统早就严重受损。 外面的援助和合作想帮忙,却只能看着各种承诺一再落空,债务成了“无底洞”,谁也不敢贸然投入。很多合作方逐渐看清现实,善心虽有,但终究得算算风险账。 商业上讲究契约,没有持续的信任、执行和基础能力,再好看的协议都可能烂在纸面。 未来想和古巴合作,或许可以换个姿势,比如强化内部治理、借鉴技术管理,让合作稳稳落地,可前提还是要古巴自己先拿出行动。 帮别人不是一厢情愿,彼此认真的态度才有机会让合作变成现实。

0 阅读:0
古木过去

古木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