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聊聊东京车展的见闻。毫无疑问,比亚迪是本次车展的主角之一。光看图4那一圈又一圈

郭淮谈汽车 2025-11-03 23:10:16

来聊聊东京车展的见闻。

毫无疑问,比亚迪是本次车展的主角之一。光看图4那一圈又一圈的记者,就能感受到它的热度——几乎是里三层、外三层。之所以吸引这么多关注,也许是因为比亚迪带来了自己的 K-EV —— BYD RACCO。

这一举动,无疑为日本车市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K-Car占据了日本汽车市场约三分之一的份额,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细分领域。而这个市场几乎被日本本土品牌垄断。

外来品牌在日本总份额本来就低,自然也缺乏动力去专门研发“只在日本存在”的K-Car。就算像宝马那样,尽可能照顾日本喜欢小车的现状,车展把Mini带进来,Mini Cooper EV的车长也有3.858米,早已超过K-Car限定的3.4米上限。

在这种背景下,比亚迪带来一辆K-EV,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围观的故事。

一方面,也许他们在期待——日本的格局该有人来打破一下;另一方面,比亚迪确实有胆子,不仅造K-Car,还要造纯电。无论出于什么考量,这样的尝试都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

当然,比亚迪也有足够的底气。看图6,那家东京门店正面赫然写着“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这标语是不是太不内敛了?其实也不是——因为对面的奥迪门店,同样挂着一句销冠的标语,只不过定语多一些:“Q4 e-tron,日本2023年德国品牌纯电车登记量第一。”

在日本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拿销量说话,也许正是帮助品牌与用户彼此熟悉的最佳方式。况且,比亚迪并非突然闯入。早在2015年,它就以商用车身份进入日本市场,旗下J6、J7、K8三款电动巴士至今仍在运营。

2022年7月,比亚迪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销量稳步上升,也逐渐获得了本地消费者的认知。或许,这一切准备,都是为了今天这场“K-EV突围战”——BYD RACCO 的登场。

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场攻坚战。首先,日本电价不低,用电并不一定比烧油便宜;

其次,K-Car市场本身已经极度成熟,比亚迪的第一款K-Car在产品设计上尚未经历本地化迭代,能否兼顾所有需求仍待观察;最后,日本市场本就封闭,外来品牌要被接受并不容易。

虽然困难重重,但如果比亚迪能在日本最特殊、也最难攻的K-Car市场取得成功,其象征意义将远超日本本土。对比亚迪来说,那将是真正“全球化”的标志;对整个行业来说,那也意味着中国汽车从“大而不强”向“强而自信”迈出的关键一步。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图8就是分割线,下面聊聊车之外的见闻。

先说富士山。在离东京这么近的平原上,越过白云突然耸起一个山头,形状规整得像精心雕刻过,顶上覆着白雪,偶尔还有一点轻烟飘出。它也许没有国内那些奇峰那样雄伟,但那种安静、孤傲的姿态,的确配得上“奇观”二字。

浅草寺也很好看。拍出的照片几乎不用修,像是游戏里的场景,色彩干净,线条分明,真能称得上“如诗如画”。

当然,也有些景点让我有点大跌眼镜。比如图12里的那个小水坑——我怎么都看不出它和“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关系。后来仔细看了说明才知道,这口水池叫“镰子转生之池”,传说中,一位母亲为复活孩子投身池中,因此也被称为“母亲之池”。

知道典故之后,再看那小水面,倒也有几分静谧的意味。但我觉得这依然只是一个平凡的小水坑。

吃饭的餐厅也很精致,园子不输景点,有点苏州园林的味道。只是食物嘛——就不太合我胃口。比如图15的马肉刺身,让我印象极深,搞不懂为啥要吃这东西。

关于日本饮食,再多说几句。一直听说日本人饮食清淡,这次去了才发现,清淡只是指不辣,实际上每样都很咸,咸得有点像山东潍坊。再加上东京虽然靠海,但秋冬季节异常干燥。又咸又干,我几乎整天都在找水喝。

最后一张图是东京的街景:干净的空气,柔和的夕阳,整齐的街道,一切都很好看。但我却放松不下来。那种秩序和克制几乎渗透在每个人身上——大家都很有礼貌,可那礼貌也像一道无形的边界,限制着自由。

这种气氛让我有点不安。也许是因为国内的节奏似乎也正往这个方向走。这不会是东亚社会的终点状态吧?想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去年的泰国行。那里的氛围像极了中国的九十年代——热闹、自由、带着一点无序,却让人意外地放松。

0 阅读:34

评论列表

观沧海

观沧海

1
2025-11-04 18:27

想知道,丰田车的发布会骂友商了么?要是没骂友商,那就是老魏头跪偏了

猜你喜欢

郭淮谈汽车

郭淮谈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