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两架坠毁南海的飞机原因已明确,不是电磁攻击,也不是“南海魔咒”,而是……美军

云景史实记 2025-11-03 18:18:10

美军两架坠毁南海的飞机原因已明确,不是电磁攻击,也不是“南海魔咒”,而是……美军自己找的麻烦。这事儿说白了,真不稀奇。两架飞机,一架“海鹰”直升机,一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前后脚掉海里,时间差不到一小时,位置也没差多远。你说巧不巧?可别再扯什么神秘武器、电磁攻击了,听着像评书,唬唬外行还行。 先说说那些不靠谱的猜测,纯属唬人的噱头。有人说是不是被谁用电子武器干扰了,这话一听就站不住脚。 美军的 “尼米兹” 号航母周围围着一堆驱逐舰、巡洋舰,雷达和电子监控 24 小时转着圈儿盯着,真有电磁攻击,整个舰队早报警了,不可能悄无声息就弄下来两架飞机。 中国军事专家宋忠平说得实在,想神不知鬼不觉对美军航母舰载机搞电磁攻击,根本没可能。连特朗普都亲口说不认为是蓄意破坏,还扯燃油问题,这不明摆着打那些 “神秘武器” 说法的脸嘛。 真要论原因,根子全在美军自己身上。这些年他们在南海就没安分过,仗着自己军力强,天天跑来折腾。 有智库统计,2024 年光大型侦察机就来了 1000 架次,航母战斗群来了 8 次,大型演习搞了 110 次,平均下来一天就得折腾好几次。这么高强度的活动,机器扛不住,人更扛不住,不出 事才怪。 先说装备那点事儿,美军现在是真穷讲究,表面上看着武器先进,内里早虚了。 这次出事的 “尼米兹” 号航母,1975 年就服役了,至今都快 50 年了,早该退休的老古董,还硬撑着出来 “刷存在感”,这趟部署本来就是它的 “告别之旅”。 船上的设备早就老化得不行,2021 年因为核动力装置有缺陷返港,2022 年连饮用水系统都污染过,更别说供油管路这些关键设备了。 坠机的 “海鹰” 直升机平均机龄超过 20 年,“超级大黄蜂” 本来该被 F-35C 取代,结果因为五代机部署延迟,只能超负荷干活,2025 年一年就摔了 7 架。 更离谱的是,美军零件短缺得厉害,居然搞起了 “拆东墙补西墙”,把停飞战机的零件拆下来补其他飞机,这样拼凑出来的装备,飞上天能踏实吗? 再说说人,美军那些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早被折腾得身心俱疲了。“尼米兹” 号从 3 月出海到 10 月出事,已经连续部署了 7 个月,天天在南海搞侦察、搞演习,连个正经休整的时间都没有。 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本来就凶险,100 米的甲板上要完成起飞降落,心理压力是普通机场的 5 倍。 现在美军飞行员年均飞行时长比 2015 年多了 37%,人不是铁打的,长期连轴转,反应肯定变慢,失误率自然上去了,疲劳相关的事故率都上升了 22%。 这次两架飞机都是在起飞阶段出事,正是最考验操作的时候,稍微走神就可能出大问题。2022 年 “卡尔・文森” 号的 F-35C 坠海,不就是因为飞行员没开关键辅助系统的操作失误嘛,跟这次的情况异曲同工。 其实这早就不是美军第一次在南海出洋相了,哪是什么 “魔咒”,就是自己作的。 2017 年 “菲兹杰拉德” 号、“麦凯恩” 号驱逐舰接连撞船,2021 年 “康涅狄格” 号核潜艇在南海撞了山,2022 年 F-35C 坠海,这几年事故一年比一年多,2025 年美军海军已经报了 12 起 A 级事故,比前两年都多。 这些事故查来查去,要么是装备维护不到位,要么是人员操作失误,没一次跟什么外部攻击沾边。就说 2021 年那艘核潜艇撞山,后来查出来是航行规划失误、瞭望人员失职,纯粹是自己粗心大意。 这次两架飞机坠海,还有人猜是燃油污染,说同一批次的油里混了水或者杂质。这看似是偶然因素,实则还是美军自己的问题 。 “尼米兹” 号的供油系统都老化半个世纪了,维护又跟不上,燃油在储存运输中出问题是早晚的事。再说了,要是平时训练部署不这么密集,能连检查燃油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吗?本质上还是高强度折腾埋下的隐患。 美军总想着在南海秀肌肉,用军事存在施压,却忘了武器再先进也得保养,人再专业也得休息。中国外交部早就说过,美军频繁派军舰军机到南海炫耀武力,才是破坏地区稳定的根源。 这次 “尼米兹” 号摔了飞机赶紧返航,连最后的 “告别之旅” 都搞砸了,说白了就是实力跟不上野心。 他们自己统计的年均超 1000 次军事活动,看似威风,实则把自己逼进了 “部署越密集、风险越高” 的死循环。 所以说,别再信那些电磁攻击、南海魔咒的鬼话了。美军这事儿就是典型的 “不作不死”,拿着老掉牙的装备,逼着疲惫的士兵,天天跑到别人家门口折腾,摔飞机只是早晚的事。要是还不收敛这种霸权作风,未来在南海摔的恐怕就不只是飞机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