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被希特勒处决时,他单独把15岁的儿子叫到身边,对他说:“我将在接下来的十五

史鉴奇谈 2025-11-03 13:07:27

隆美尔被希特勒处决时,他单独把15岁的儿子叫到身边,对他说:“我将在接下来的十五分钟内离世,希特勒指责我叛国,如果我承认,我的罪行将被严格保密。你和你妈妈将能够获得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为了你们,我必须饮下毒药。你要照顾好你的妈妈,继续活下去。”随后,隆美尔坦然接受了死亡。   其实隆美尔与希特勒的矛盾早已埋下种子。早在北非作战时期,当后勤补给被切断而柏林仍命令“战至最后一人”时,他就愤怒地大骂希特勒是个疯子。   这位元帅虽然为纳粹德国效力,内心却厌恶纳粹的暴行。他曾经偷偷销毁过处决犹太士兵的命令,还坚决反对儿子加入党卫军,因为他深知希姆莱的集体屠杀正在断送德国。这些细节都表明,隆美尔与希特勒在根本价值观上存在难以调和的冲突。   到了1944年,隆美尔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德国必败无疑。他甚至在军事会议上提出与盟军和谈的计划,结果遭到希特勒的咆哮拒绝。   更致命的是,虽然隆美尔没有直接参与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但他与反希特勒团体成员有过接触,而且没有及时检举。   当盖世太保将相关报告放在希特勒桌上时,生性多疑的元首再也无法容忍这位他曾最宠爱的将领。   告别时刻来临,隆美尔只有短短十分钟与家人相处。他一一拥抱妻子和儿子,然后毅然转身,跟着两位将军坐进一辆早已等候的汽车。   车子缓缓驶离他心爱的家园,消失在道路尽头。大约二十分钟后,电话铃声刺耳地响起,对方告知隆美尔因“脑溢血”在医院去世。这个官方说法如此拙劣,谁都明白真相究竟是什么。   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后来回忆道,他很不喜欢“自杀”这个说法,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父亲为保护家人而做出的“自愿受死”。   确实,如果隆美尔选择接受审判,不仅会身败名裂,露西和曼弗雷德也将失去所有抚恤金并面临生命危险。希特勒非常精明地给了隆美尔一个“体面”的结局,同时也能保全纳粹的面子。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希特勒还为隆美尔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在悼词中,陆军元帅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宣称“他的心属于元首”,这简直是对事实的最大扭曲。   远在英国的丘吉尔则给出了相对客观的评价,他称隆美尔是“一位伟大的将领”,尽管双方在战场上你死我活,但对手的才能值得尊敬。   隆美尔之死实际上预示了纳粹德国不可避免的覆灭。一位曾经备受爱戴的元帅,仅仅因为被怀疑有异心就被迫服毒自尽,这种政权的残暴本质可见一斑。   曼弗雷德多年后感慨地说,父亲很早就意识到“失去这场战争要比希特勒赢得战争更为有利”。这句充满智慧的话,道出了隆美尔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清醒认知。   如今回看那段历史,隆美尔在最后时刻对儿子的叮嘱,不仅是一个父亲对家庭的牵挂,更是一位职业军人在尊严与妥协之间做出的艰难抉择。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家人的安全,这个决定虽然残酷,却体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最后光辉。

0 阅读:399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