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书生的保命智慧:对学生两样态度,不是圆滑是真懂人 隋末天下乱成一锅粥。

体元说球 2025-11-02 11:54:32

隋末书生的保命智慧:对学生两样态度,不是圆滑是真懂人 隋末天下乱成一锅粥。 有个叫徐文远的书生,教出两个能搅翻天下的学生。 一个是李密,拉着瓦岗军打天下,把隋炀帝杨广逼得躲在江都,连长安都不敢回。另一个是王世充,占了洛阳城,杀了隋朝的小皇帝,自己当起了郑王,成了中原一霸。 可徐文远对这俩学生的态度,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在李密营里,他是真敢摆谱。李密见了他,得恭恭敬敬行礼,他就坐着受着,不挪窝。聊起天下事,他也端着先生的架子,说东道西,李密还得耐着性子听。 后来到了王世充那儿,他彻底变了样。见王世充的第一面,他就主动弯腰行礼,说话声音放得低低的,连大气都不敢喘。之前的架子,半点都不敢摆。 身边人看不明白,问他:“都是你学生,咋对一个敢摆谱,对另一个这么客气?” 徐文远没绕弯子,直接说:“李密虽是反隋,可还守着点君子的底线。我摆谱,他敬的是师生情分,不会跟我计较。王世充是实打实的小人,眼里只有好处,没有规矩。我要是敢在他面前端架子,他能立刻让人砍了我的头。” 这话听着像圆滑世故,其实是徐文远看透了俩人的根性。 话说李密出身关陇贵族,年轻时读《汉书》,看到项羽的故事能哭出来。后来反隋,也喊着“诛暴隋、安天下”的口号,不是纯粹为了抢地盘。他对读书人向来尊重,瓦岗军里,不管是能打仗的秦叔宝、程咬金,还是会谋划的房玄龄(曾投其麾下),他都能容下。对自己的启蒙老师,自然不会因为“摆谱”就动怒。 王世充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早年靠拍杨广的马屁往上爬,后来夺权全靠阴招:为了打赢李密,他谎称“梦到周公托梦,要帮咱们打胜仗”,骗士兵们拼命;为了稳住洛阳的权力,他把隋朝的老臣杀了个干净,连一点情面都不留。这样的人,连“君臣之义”都能抛在脑后,哪会把“师生之礼”当回事?徐文远要是敢在他面前摆架子,只会被当成“不识时务”的绊脚石,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有人说徐文远趋炎附势,可隋末那个年代,人命比草还贱。读书人想活下来,本就不是易事。 他没像有些儒生那样,为了虚名投靠叛军,转头又骂人家是“乱臣贼子”,两头不讨好;也没像李密的谋士柴孝和那样,明知李密不听劝,还硬要死谏,最后送了性命。他的“两副面孔”,其实是对“规矩”的清醒判断:跟守规矩的人讲规矩,跟不守规矩的人,先保住命再说。 后来的事,也真应了徐文远的判断。 李密兵败后投降唐朝,后来又反唐,最终被杀。但他死后,还有旧部偷偷给他收尸,葬在了黎阳山上,也算留了几分体面。 王世充投降唐朝后,被流放蜀地。结果走到半路,就被仇家拦住,一刀砍了脑袋。他的家人也没好下场,儿子被流放,其他亲属要么被杀,要么失踪,连个全尸都没留下。 一个守过底线的“反贼”,一个毫无底线的“小人”,结局天差地别。 徐文远对学生的“摆谱”与“低头”,从来不是向权力妥协。那是乱世里,读书人看透人性后的自保,更是最实在、最管用的生存智慧。

0 阅读:38
体元说球

体元说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