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款反野猪雷达重创乌军,俄此举令欧盟哭笑不得:拦截成功率提升至70%! 最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01 23:30:29

浙江一款反野猪雷达重创乌军,俄此举令欧盟哭笑不得:拦截成功率提升至70%! 最近,乌克兰称俄军第11军第22防空导弹团的士兵,不再完全依赖价值千万美元的军用雷达,转而操作起来自浙江一家民用企业生产的反野猪雷达。不过,最新消息是这家企业已经对此予以否认,称公司从未以任何形式向俄罗斯地区销售过雷达产品。 那就有两种可能,第一这是西方媒体在故意泼脏水污蔑,第二是通过一些渠道倒卖的。这都是很有可能的。 先得说,这事儿从企业否认的那一刻起,就透着股熟悉的味道 —— 要么是西方媒体又端出了老一套的炒作剧本,要么就是灰色渠道里的 “倒爷” 们又动了心思,毕竟这两种情况在俄乌冲突以来早就不算新鲜事了。 先说西方媒体这套泼脏水的路数,简直是把 “匿名信源 + 夸大其词” 玩得炉火纯青。就像去年法国《世界报》炒作中国遥感卫星给俄罗斯提供战场情报,说俄军空袭精度高全靠中国卫星,结果闹了个大笑话。 那些卫星的轨迹是提前一周就能查到的太阳同步轨道,每天固定时间过空域,数据下传到俄军手里得等一个多小时,根本赶不上无人机和导弹的实时作战节奏,最后乌克兰自己都承认 “证据链不全,全是推测”。这次的雷达事件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信源是 “乌克兰方面称”,数据是 “拦截成功率 70%”,连具体型号都能扯出来,但就是拿不出企业向俄销售的实锤记录。 更有意思的是,之前欧盟还拿所谓 “中国企业把无人机发动机包装成工业制冷装置运俄” 说事,信源又是 “匿名欧洲安全官员”,这种没有落款的 “证据”,早就成了西方扣帽子的标配。 再说那拦截成功率,乌克兰一会儿说 70% 一会儿说 75%,还宣称击落了 500 多架 FPV 无人机,可反野猪雷达本来是浙江农林大学帮着开化等地做的民用设备。 设计目的是探测野猪行踪、触发鞭炮声驱赶,测距能力也就百十米级别,能把低空慢速的野猪和无人机分清就不错了,哪能直接和防空导弹系统无缝衔接出这么高的成功率?这数据编得比战场宣传片还夸张,摆明了是为了给 “中国援俄” 的说法凑素材。 再看倒卖的可能性,这在跨境贸易里早就不是秘密,尤其是民用产品,简直是灰色渠道的 “重灾区”。 就像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2023 年有 19.1 万辆是通过平行出口的灰色渠道过去的,占俄市场销量的 1.7%,这些车从霍尔果斯出关,经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中转,既能避税又能退税,一台理想 L9 在行情好的时候能赚 30 多万,倒爷的嗅觉比猎犬还灵。 反野猪雷达这东西,本身是民用低空探测设备,不属于严格管控的军品,企业卖给国内农户、林业局很正常,可一旦流入市场,就挡不住有人盯着价差动手脚。 要知道家电行业的窜货商只要看到 2% 的价差就敢动手,这种能卖到战场的 “紧俏货” 自然更有吸引力,大概率是通过中亚的小贸易商中转,先运到哈萨克斯坦或者乌兹别克斯坦,再转手卖到俄罗斯,整个流程绕了几道弯,企业根本查不到终端流向。 更讽刺的是西方的双标嘴脸,欧盟一边拿着没影的 “雷达证据” 起哄,一边去年偷偷从俄罗斯买了 316 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和 200 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合着自己买俄能源是正常贸易,中国民用产品可能被倒卖就是 “援俄”?这逻辑简直不讲理。 再说俄军为啥可能用民用雷达,还不是因为军用雷达损耗太大,乌克兰无人机都能把俄 “沃罗涅日 - DM” 这种战略预警雷达炸出洞,那种千万美元级别的装备用着心疼,而浙江产的反野猪雷达成本可能连军用的零头都不到,拿来凑数当补盲雷达用再合适不过。 可这本质是民用技术的意外适配,就像国内加装几万块涡喷发动机的滑翔炸弹能发挥大作用一样,是工业底子厚的副作用,根本不是企业有意为之。 所以说,西方媒体炒作也好,灰色渠道倒卖也罢,本质上都是各有各的算盘:媒体需要制造话题给中国施压,倒爷需要靠价差牟利,唯独生产雷达的浙江企业是躺枪,毕竟谁能想到自家用来防野猪拱庄稼的设备,会被扯进国际冲突的漩涡里。

0 阅读:55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