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男子接到“银行电话”30万美元瞬间蒸发 在纽约,一通看似来自“大通银行”的电

反诈洞察局 2025-11-01 20:32:14

纽约男子接到“银行电话”30万美元瞬间蒸发 在纽约,一通看似来自“大通银行”的电话,让33岁的男子诺埃尔·菲利普斯(Noel Phillips)四年积蓄瞬间消失——近30万美元不翼而飞。他原以为自己在保护账户安全,却一步步落入了诈骗分子的陷阱。 【伪装成银行来电的骗局】 菲利普斯是一名记者,从伦敦移居纽约不久。今年初,他接到一个显示为“大通银行”的电话,对方语气紧张地警告他的账户存在“欺诈活动”。 “他们的语气像是真的在帮我,”菲利普斯说。电话前几分钟,他刚收到银行App发出的“可疑交易”提醒——骗子正是利用这点精准出击。 电话那头的“银行人员”说,当地分行员工泄露了他的资料,必须立刻把钱转入“隐藏账户”暂时保管,否则资金会被黑客洗走。短短数分钟,菲利普斯在恐惧与混乱中完成了几笔转账,四年积蓄被全部清空。 “我甚至让骗子通过耳机监听我在银行柜台的操作。”他说,“他们骗得太真了。” 【美国第一诈骗类型】 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最新数据显示,“冒名顶替诈骗”已成为2025年美国投诉最多的诈骗类型,仅上半年就超过51.6万起,总损失近1.7亿美元。骗子常冒充银行、政府或零售公司代表,以“账户安全”或“身份异常”为由,诱骗受害者转账或提供资料。 北加州餐饮业者黛博拉·莫斯(Deborah Moss)也遭遇类似骗局,被骗走16.2万美元。她回忆说:“我开始尖叫,那是我全部的积蓄。” 【AI让骗局更逼真】 FTC律师克里斯托弗·布朗警告,人工智能技术让诈骗更具欺骗性。骗子可用AI模仿声音、生成假银行网站,连“来电显示”都能伪造。“不要轻信电话上出现的银行号码,”他提醒道,“那可能是假的。” 【银行不会这样打电话】 大通银行声明强调:“银行绝不会主动打电话要求你转账或索取账户资料。”银行还提供防诈建议: 不回应可疑电话、短信或邮件; 若怀疑受骗,挂断后直接拨打银行卡背面号码核实; 使用反诈通话保护应用; 与家人设定身份暗号,防止被假冒; 参加银行免费反诈讲座,学习识别技巧。 【结语】 菲利普斯如今已报警,但至今未能追回损失。“那通电话夺走的不只是我的钱,还有信任。”他说,“希望我的经历能提醒更多人——骗子越来越聪明,但别让你的警惕心变懒。”美国华人 美国 洛杉矶 移民 纽约诈骗 大通银行

0 阅读:43
反诈洞察局

反诈洞察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