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嫁到国外的女子,近日带着孩子回到国内,在乘坐高铁时,跟孩子说:“我们是回国体验生活的”。旁边的乘客直接听不下去了,直接怼她“哎哟外国货”,“你是来回国享受生活的吧”。一个装货,嫁到国外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怎么?国内很差劲?很多嫁到国外的女人总以为自己见过世面,回来就看不起这看不起那,殊不知真正让人看不起的,是她自己。 这种优越感背后藏着某种文化自卑的倒影。近代中国被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时,确实产生过“外国月亮比较圆”的群体心理创伤。但如今高铁穿梭于青山绿水间,5G信号覆盖珠峰大本营,国产大飞机冲上云霄的时代,某些人仍抱着殖民时期的心态自我矮化,这恰似拿着镀金汤匙讨饭的荒诞剧。 细看这类现象会发现有趣共性:真正在海外立足的华人往往更谦逊。那些在硅谷执掌科技团队的华裔高管,回国时会蹲在路边摊吃卤煮;在非洲援建铁路的工程师,休假时最惦记家乡菜馆的梅干菜扣肉。反倒是某些靠婚姻移民的群体,把跨国婚介所发的“VIP客户卡”当成了精神国籍证明。 去年某留学生论坛爆出真实案例:有位自诩“国际中产”的女士,在纽约超市计算折扣券时的精打细算,与她在国内朋友圈晒的米其林九宫格形成魔幻对比。这种割裂感就像穿着高定礼服挤地铁——看似光鲜的行头下,藏着对生活本质的认知混乱。 值得玩味的是,历史上郑和船队带去的是瓷器与历法,玄奘取经归来带回的是智慧与包容。真正的国际化从来不需要踩着故土证明身价,就像参天大树不会嘲笑自己的树根。当五星红旗在联合国会场升起时,那些忙着给同胞贴标签的人或许该明白:护照颜色改变不了血脉温度,文化认同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外国家人来中国 海外女生 外国婆婆带孩子 带个老外回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