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婚内强奸遭羁押285天男子获国赔”这则新闻,相信你和我的第一反应一样——心里五味杂陈。一个男人被妻子指控“婚内强奸”,在看守所里度过了285天,最终却因“证据不足”获不起诉决定,如今他正式申请国家赔偿,要求为自己讨个公道。 事情源于一场破裂的婚姻。河南濮阳的尹某与妻子武某结婚多年,育有三个孩子。但从2023年初开始,两人因感情问题分居,妻子两次起诉离婚,法院都认为“感情尚未完全破裂”而驳回了。2023年7月26日,在双方离婚上诉被驳回的当天中午,尹某来到妻子居住处,随后发生了那起改变两人命运的事件——妻子报警指控尹某强奸。 接下来的司法程序就像一列失控的火车。尹某被刑事拘留、批准逮捕,案件被移送检察院起诉。但在审理过程中,问题出现了——尹某始终否认发生过性关系,而关键证据也存在矛盾:虽然在女方颈部和胸部发现了尹某的DNA,在尹某的内裤上发现了女方的DNA,但女方体内未检测到精斑。最终,检察院以“证据不足,达不到起诉条件”作出不起诉决定。 被羁押的285天里,尹某的生活彻底崩塌。他在看守所里签署了离婚协议,县城的房子归了女方。如今,他申请国家赔偿33万余元,不仅要求经济补偿,更要求追究相关办案人员的责任。说实话,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都特别复杂。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故事,而是一出没有赢家的悲剧。 从法律角度看,“婚内强奸”确实是个复杂而敏感的法律问题。法律上丈夫可以成为强奸罪的主体,但这通常发生在婚姻关系“非正常状态”下——比如夫妻感情破裂、已经分居或正在起诉离婚。尹某的案件就发生在上诉被驳回、双方分居期间,这也是为何司法机关最初会受理的原因。 但问题的核心在于证据。法律上讲,强奸罪的认定核心是“是否违背妇女意志”,但这作为主观心理状态,在司法实践中面临举证难与认证难。即使有DNA和伤情报告,缺乏直接证据链仍难以形成完整的“违背意志”证明闭环。这件事暴露了司法实践中的诸多难点。一方面是婚内性自主权的保护,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诬告陷害。如何在保护妇女权益的同时,也保障丈夫的合法权益?如何在打击犯罪的同时,避免因证据不足而错误羁押? 从情感角度看,这场官司没有赢家。尹某失去了285天的自由和完整的家庭,妻子武某也可能觉得正义未能伸张,而最可怜的,是他们的三个孩子。思考这一事件,我们既要关注国家赔偿的后续,更要看到它给每个人带来的警示。婚姻不该是性暴力的保护伞,但也不应成为诬告的温床。法律在保护一方权益的同时,必须谨慎避免对另一方造成不公的伤害。 不知道你对此怎么看?你觉得在婚姻关系中,如何平衡双方的性自主权与婚姻义务?欢迎分享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涉及法律、伦理与情感的复杂话题。 (案例来源:逐浪新闻)

沉默的飓风
诬告那个女的那?平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