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72年李讷生娃后写信请求爸爸接济8000元,毛主席看罢来信后,心痛不

千浅挽星星 2025-10-31 17:49:19

[微风]1972年李讷生娃后写信请求爸爸接济8000元,毛主席看罢来信后,心痛不已,指示张耀祠:“不用批什么条子了,直接给钱,你说说看,该给多少钱?”   李讷与在“五七干校”结识的丈夫徐宁离婚后,独自抚养着年幼的儿子徐小宁,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孩子显得面黄肌瘦。   李讷本人的状况同样艰难,她工资微薄,时常入不敷出,又被病痛折磨得脸色憔悴,由于经济拮据,她生病时不敢去医院,只能靠止痛药硬扛,因此,求助于父亲对她来说已是万不得已。   其实,早在之前,老部下张耀祠去探望李讷时看到她的窘境,就曾劝她向父亲求助,李讷最初是拒绝的,她深知父亲“不搞特权”的铁律,不愿让他因私事动用属于人民的钱。   最终是看着儿子瘦小的身影时,母性的本能才促使她拿起笔,在信中,她小心翼翼地将请求限定在“女儿对父亲”的私人名义内,试图绕开父亲的领袖身份。   毛主席读信后心痛不已,甚至流下眼泪,一句“我愧对她啊”,道尽了父亲的深情与歉疚,他立即指示张耀祠“不用批条子,直接给钱”。   但在如何给钱的具体操作上,他却展现了领袖的绝对理智,当张耀祠提议从他的工资中拨付时,主席果断拒绝。   他解释说,工资是国家为他的工作支付的,属于公有的;而稿费是他个人著书立说的脑力劳动所得,属于私有。   就算拨钱也要从自己的稿费里算,最终,他决定动用自己积攒多年的稿费,凑齐8000元,这个选择既履行了父亲救济女儿的私人责任,又坚决捍卫了领袖不私用公款的公共原则。   在准备钱款时,他还想到了刚生下二胎的另一个女儿李敏,为求公平,避免姐妹间产生隔阂,他将这次资助定义为给两个女儿的“生活费”。   最终,李讷收到钱后感动落泪,她所理解的是父亲在原则与亲情间艰难权衡后那份坦荡的爱,她明白,父亲给予她的不只是金钱,更是一次关于原则的言传身教。   后来,当张耀祠问及她为何不利用身份改善生活时,李讷给出了凝练的回答:“我不过是毛泽东的女儿,和毛主席没有什么关系。”   这种自觉源自长期的家庭教育,毛泽东的原则已内化为子女的行动准则,他的女儿们都将自己视为普通人,不谋求特殊,张耀祠的深受触动从旁观者的角度,验证了这份家族风骨的真实与可贵。 信源:人民网 汪建新:从诗词感悟毛泽东的伟人家风  

0 阅读:1992

评论列表

用户80xxx62

用户80xxx62

33
2025-10-31 18:11

感人,感动。

乒啵

乒啵

31
2025-10-31 18:04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