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10月30日在空军一号上接受采访时表示,若以0至10分对当天与中方的会晤打分,此次会晤能得12分。 他告诉记者:“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棒的会晤……我们取得了一系列卓越成果,敲定了多项决定,几乎没有遗漏议题。我们在诸多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后续会向大家通报具体情况。这次会谈内容丰富,其中不少都极具分量。” 特朗普还提及,与中国的贸易协议已接近达成,“目前已无太多重大障碍。我们已约定,协议将每年重新谈判……此外,所有稀土相关问题都已解决,这一成果面向全球。”他同时宣布:“我已将中国芬太尼的关税从20%降至10%,该调整立即生效。”特朗普还补充称,中国将即刻开始大量采购美国大豆。 评几句:特朗普用“12分”的超预期评分高调定调中美会晤,搭配“卓越成果”“无重大障碍”等表述,既释放了经贸谈判的积极信号,也暗含对内争取支持、对外稳定市场的政治考量。 特朗普在中期选举前高调释放会晤成果,本质是将经贸进展与选举利益深度绑定。“中国大量采购大豆”直接回应农业州选民诉求,“稀土问题解决”则安抚美国制造业群体,而“每年重新谈判”的设定,更是为下一轮选举周期预留了博弈筹码。这种“短期成果+周期化谈判”的模式,让所谓“卓越成果”更像服务于选举的阶段性妥协,而非长期稳定的合作框架。 其言论中刻意突出“关税从20%降至10%”的“主动调整”,却回避这是对中方此前关税反制的回应;强调“稀土问题解决”的“全球意义”,却未提及美方同步暂停的出口管制措施。这种选择性表述,本质是通过放大自身“让利”的正面效应、弱化对中方的让步,构建“主导谈判”的形象,却也暴露了成果背后双方仍存在的利益博弈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