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蒋介石病死,在香港的关麟征非常悲痛,带着妻子去吊唁。一下飞机,黄

理大国迷雾 2025-10-31 15:51:18

1975年4月,蒋介石病死,在香港的关麟征非常悲痛,带着妻子去吊唁。一下飞机,黄杰带着数百黄埔校友迎接,关麟征和黄杰相互拥抱,当场大哭起来。 关麟征自1949年定居香港以来,他始终过着半隐居生活,婉拒一切政治活动。 九龙塘的寓所里,他每日练书法、种兰花,连老部下杜聿明访港求见都遭回绝。但4月6日凌晨接到蒋经国越洋电话时,他握着听筒沉吟良久后只答“明日即来”。 这次他之所以破例,源于其与蒋介石的深厚渊源。 关麟征是黄埔军校一期生,作为蒋介石的学生和嫡系将领,从东征到抗战,历经多次重要战役,立下汗马功劳。 蒋介石逝世后,其子蒋经国亲自致电关麟征,告知这一消息并转达其父临终前仍念叨着关将军。 这份特殊的私人情谊,最终打动了这位隐居多年的老将,使他决定亲自前往送“校长”最后一程。 得知关麟征要来,黄杰特意组织黄埔一期至六期校友三百余人,统一着旧式军装佩戴勋表,队伍从停机坪延伸至机场大厅。 当关麟征蹒跚走下舷梯时,黄杰高喊“麟征兄”并行标准军礼,这个久违的称呼让在场老将纷纷拭泪。 据现场记者描述,两位老人相拥时关麟征的拐杖落地声清晰可闻,他们用陕西乡音哽咽交谈“三十八年咧”,这个数字正是1927年黄埔一期生分别之年。 在吊唁仪式上,关麟征在蒋经国搀扶下走向水晶棺时,突然挣脱手臂自行正步前行,深情地鞠了三个躬。 他敬礼时五指无法并拢,那是1933年长城抗战时,子弹贯穿右手掌留下的旧伤。 他对着遗像动情地说:“校长,学生关麟征来看您了……当年您教我们‘亲爱精诚’,学生没忘……” 说话时,他的眼泪滴落在了灵前的白绸布上。 他献上的挽联是,“雨农兄千古”,落款仍用1936年蒋赐字“雨农”时的称谓。 当台湾记者追问对蒋介石的历史评价时,他仅答“今日只叙私谊”,巧妙避开了意识形态陷阱。 蒋经国在士林官邸设宴时,特意安排陈诚旧部作陪,当有人试探问“是否留台任职”,关麟征用筷子蘸茶在桌上画长江:“我在南岸住惯了。” 这句看似家常的回应,实则是他对两岸政治的清醒认知,既不愿卷入台湾官场斗争,也避免成为大陆统战符号。 临行前他索要一包阳明山泥土,却将蒋经国所赠房产地契原封退回,这个动作被香港《明报》解读为“取土葬骨,拒金明志”。 他在台北短暂停留后,便返回了香港,继续他低调的隐居生活,直至1980年病逝。

0 阅读:90
理大国迷雾

理大国迷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