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其实俄罗斯不是放着几十万正

文山史纪 2025-10-31 14:06:32

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其实俄罗斯不是放着几十万正规军不用,而是俄乌这仗打久了,早就成了烧钱又耗人的大坑,用雇佣兵是更实在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得把正规军留着当后手。 事实上俄罗斯早就把150万正规军里的70万精锐派到了俄乌战场,只是这仗拖得太久,成了烧钱又耗人的大坑,用雇佣兵才是更实在的选择,更关键的是得把正规军核心力量留着当后手。 先说说这仗有多烧钱。打长期战争,钱要花在刀刃上。正规军的开销可不是小数目,单说抚恤金一项,俄罗斯合同兵阵亡后,家属能拿到1200万卢布,这对经济压力不小的俄罗斯来说,长期下来根本扛不住。反观雇佣兵,就拿大家熟悉的瓦格纳集团来说,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一年多时间里,俄罗斯给他们的费用是860亿卢布,看着多但分摊到每天其实有限。 更划算的是,雇佣兵要是阵亡,家属一般就拿100万卢布,连正规军抚恤金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这笔账算下来,用雇佣兵确实能省一大笔钱。 除了抚恤金,后勤消耗也是笔大开支。要是派大量正规军上前线,光补给就愁死人。之前俄罗斯派20万部队过去,每天的粮食、燃油、武器配件这些军需品就得拉几火车,补给线长还容易出问题。 雇佣兵就不一样了,他们大多是有经验的职业军人,不少人甚至自带装备,不用军队搞大规模后勤保障,往往只需要提供些武器支援就行,既省心又省钱。 再说说耗人的问题。这仗打下来,双方伤亡都很大,截至2025年10月,光确认的俄军阵亡人数就有13.5万,实际数字可能还要更高。正规军士兵都是经过长期训练的,培养一个合格的战士要花不少时间和资源,要是在这种绞肉战里拼光了,补充起来特别难。 雇佣兵的兵源就灵活多了,很多是退役军人,本身就有战斗经验,不用重新训练,简单磨合就能上战场。 而且俄罗斯国内失业率不低,不少退役军人除了军事技能没别的谋生手段,加入雇佣兵能赚钱养家,这也让雇佣兵有了稳定的兵源。 像瓦格纳巅峰的时候,一个军团就能对抗乌克兰二十多个旅,战斗力一点不比正规军差,刚好能填补战场的人员缺口。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必须把正规军留着当后手。现在北约虽然没直接参战,但一直在给乌克兰送武器,谁也说不准未来局势会不会升级。要是把几十万正规军全投到俄乌战场,万一打光了,北约要是真下场,俄罗斯就没兵可用了。 正规军是俄罗斯国防的根基,不光要应对俄乌战线,还得守着本土的其他边境,监控别的战略方向,绝对不能在一个战场上把“家底”耗尽。就像2025年俄罗斯还在扩军,把总兵力提升到238万多,还把40万国民警卫队改成了带重型武器的战略预备队,就是为了留足后手。 这里面还有法律和政治上的考量。俄罗斯法律规定,义务兵组成的国土防御部队不能出国作战,只有签了合同的志愿兵才能去海外打仗。 冲突初期,乌东两州还没加入俄罗斯,直接派正规军进去在法律上说不通,所以只能先用雇佣兵、地方武装这些力量,模糊一下军事行动的性质,避开国内法律和国际舆论的压力。 后来乌东两州加入俄罗斯,正规军才以“保卫领土”的名义正式大规模介入。而且雇佣兵伤亡不算在正规军统计里,不会轻易引发国内民众对“子弟兵牺牲”的不满,国际上也能减少被指责的借口,政治风险小多了。 其实这不是俄罗斯独有的做法,很多国家都这样。比如美国的国民警卫队也不能出国作战,只有特种部队能海外部署,都是把国内防御力量和远征作战力量分开的。 俄罗斯用雇佣兵,本质上就是在长期消耗战里找个平衡:用雇佣兵解决眼前的战场需求,花更少的钱、承担更小的风险;把正规军留着守护国家的战略底线,万一有更大的危险也能应对。 这不是正规军没用,而是现实情况下最划算、最稳妥的选择,毕竟仗打得这么久,得既要撑住眼前,又要保住将来。

0 阅读:64

评论列表

特有谱

特有谱

2
2025-10-31 15:23

另外给大家科普一下,100万俄罗斯卢布汇率是0.088,兑换成人民币也就8.8万。一条雇佣兵的命就值这点钱。

猜你喜欢

文山史纪

文山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