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话就能看出来杨振宁绝对不贪功 1974年,杨振宁在复旦大学做报告,抛出了一

科海群星谱 2025-10-31 12:22:16

第一段话就能看出来杨振宁绝对不贪功 1974年,杨振宁在复旦大学做报告,抛出了一个令学界头疼的难题——洛伦兹规范的存在性问题。 复旦数学家谷超豪与妻子胡和生,仅用一天时间,就用李群理论证明了球对称规范场的分类定理。这项工作,不仅解决了杨振宁的燃眉之急,更在1975年联合发表的《规范场理论的若干问题》中,首次系统建立了杨-米尔斯方程的数学结构。 一年后,杨振宁给谷超豪写信。信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超豪: 信收到,很高兴看到你们的文章。那篇文章的结果有的是去夏你们已经有的,或正在做的,正有一些是你们后来发现的。对这些结果我没有什么贡献,所以我想我不应和你们联名发表。这不是客气。我希望你们尽快发表。” ——1975年3月27日,杨振宁 在和谷超豪的通信中甚至注明:自己贡献不大,不需要给自己署名。 短短几行,却能看出他作为科学家的清醒与分寸感。 在那个署名之争常见的年代,他主动退让、不贪功。 杨振宁是很典型的付出型人格, 看他的一生对父母、对弟弟妹妹、 对挚友、对学生都是付出型 ,能帮就帮 他供弟弟读书,帮邓稼先申请学校资助等等(还有很多,🉑自行查阅); 他那篇举世闻名的“杨-米尔斯方程”,学生米尔斯都说自己贡献不大,是杨慷慨带上他的名字。邓稼先曾说:“杨振宁从不欺负人。”我愿意相信邓老。 那封信短得几乎平淡, 可每一个字,都是一个人在名利之前先让路的姿态。 他一生都在成全别人,也被误解了一辈子。 那些不抢功的人, 往往也不被功名抢走自己。 杨振宁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科海群星谱

科海群星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