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即将被行刑的“假夫妻”周文雍和陈铁军,提出让刽子手给他们拍张结婚照,并在刑场上举行婚礼。 男的叫周文雍,23岁,当时是广州市委的工委书记,工人运动的领袖。女的叫陈铁军,24岁,两广区委的妇女委员。俩人都是响当当的共产党员,人中龙凤。 1927年,大革命失败,广州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搜捕、屠杀共产党人。那会儿搞地下工作,危险到什么程度?你白天出门,可能晚上就回不来了。 为了工作,组织上想了个办法:让周文雍和陈铁军假扮夫妻,在广州建立一个秘密联络点。 他们的“家”,不是温馨的港湾,而是设在敌人心脏里的指挥所。 周文雍和陈铁军,就是这样“住”在了一起。周文雍负责组织工人运动,有一次他带人去汪精卫官邸抗议,被当场打伤逮捕。 陈铁军急疯了。她身为“妻子”,既要表现出担忧,又不能暴露身份。她四处奔走,组织营救。最后还真让她想出个妙计:先让人在监狱里传话,让周文雍假装高烧,说是得了伤寒。然后鼓动狱友起哄,逼得敌人把他送进医院。一到医院,武装小队立马跟上,硬是把人给抢了出来。 他们是同志,更是战友。在那个朝不保夕的环境里,对方是自己唯一的依靠,是能托付生命的人。他们聊的是共同的理想,干的是掉脑袋的事业。这种感情,早就超越了普通男女的风花雪月。 爱,在那个时候,是奢侈品。但信仰,是必需品。 可惜,英雄总被叛徒害。1928年1月27日,大年初五,本该是万家团圆的日子,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和陈铁军在秘密联络点同时被捕。 进了监狱,敌人自然是使出了全套“看家本领”。 先是“软”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只要你“投诚”,要什么给什么。 周文雍和陈铁军的回应很一致:呸! 然后是“硬”的。老虎凳、辣椒水、烧红的烙铁……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轮番上阵。 俩人被折磨得体无完肤,但愣是一声没吭。敌人想从他们嘴里掏出半个字,门儿都没有。 敌人黔驴技穷,恼羞成怒,决定判处他们死刑,立即执行。 1928年2月6日,生命的最后一天。 周文雍拖着沉重的镣铐,在牢房的墙壁上,用尽最后的力气写下了一首《绝笔诗》: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写完,他看向了隔壁牢房的陈铁军。 这对为了革命“假扮”夫妻的年轻人,对视一笑。他们知道,分别的时刻到了。 就在这时,周文雍向看守提出了那个惊人的要求:“我们要结婚,请帮我们拍一张结婚照。” 敌人大概也是头一回见这种阵仗,竟然同意了。 他们并肩站在牢房的窗前,尽管身上带着伤痕和镣铐,但他们的表情无比坦然、坚定,甚至带着一丝微笑。 “咔嚓”一声,这张照片成了他们唯一的、也是最后的“结婚照”。 随后,他们被押往广州红花岗刑场。 一路走,他们没有低头,反而是昂首阔步。这不是通往死亡的囚车,这是他们的婚车。 到了刑场,陈铁军发表了她人生最后的演说。她对围观的群众大声喊道: “为了革命,为了救国救民,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而牺牲,我们一点也不遗憾!” 她转向周文雍,目光炽热而坚定: “现在,当我们要把青春和生命献给党的时候,我要向大家宣布:我们就要举行婚礼了!让这刑场作为我们新婚的礼堂,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新婚的礼炮吧!” 枪声响起。 那一年,周文雍23岁,陈铁军24岁。他们用生命,完成了一场古今中外最悲壮的婚礼。 在那个年代,为了革命而“假扮夫妻”的地下工作者,还有很多。 比如我们熟知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角李白的原型,和他的妻子裘慧英,最初也是组织上安排的“假夫妻”。裘慧英是上海纱厂的女工,被派去掩护李白设立秘密电台。他们在日伪和国民党的眼皮子底下,朝夕相处,收发着决定战局的绝密电报。最终,这对“假夫妻”也成了并肩战斗的真伴侣。 还有《红岩》里江姐江竹筠的丈夫彭咏梧。在江姐之前,彭咏梧的第一任“假夫妻”是他的战友,两人也是在严酷的斗争中建立了家庭。彭咏梧牺牲后,江姐接过了他的工作,最终也被捕牺牲。 他们那一代人,把“家”安在了刀尖上,把爱情融进了信仰里。 他们用最残酷的方式,诠释了最浪漫的爱情。 这种浪漫,是“同志”二字最深刻的含义;这种爱情,是“信仰”二字最坚定的底色。 他们,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