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得新冠,不就是发烧流鼻涕吗?睡一觉就好了。”这是不少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

老何养护 2025-10-30 17:54:32

“现在得新冠,不就是发烧流鼻涕吗?睡一觉就好了。”这是不少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发烧三天就恢复了,有些人却一夜之间白了头?为什么你以为自己好了,三个月后却还在咳嗽、乏力、记忆力变差?轻症,真的只是“轻”那么简单吗? 国家疾控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冠感染高峰已悄然来临,尤其在秋冬交替的季节,病毒活跃度迅速升高。虽然绝大多数人表现为“轻症”,但“轻症”的外衣下,藏着的是对身体持续的折磨。 不是危言耸听,一项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的多中心研究发现,超四成的“轻症”感染者在康复后半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下降和免疫紊乱,而这些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或“天冷犯困”。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说身体本身强壮,外邪难以入侵。但问题是,多数人并不清楚自己体内的“正气”是否足够。 新冠病毒虽不再如初期那般凶猛,却也不是“感冒”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身体原本隐藏的毛病。有高血压的人,感染后血压波动更剧烈;有基础心脏病的,感染后心悸、胸闷反复出现;年轻人看似没事,几个月后却突然掉发、失眠、焦虑。 更令人警惕的是,许多康复者出现了“长新冠”症状——一种在感染后持续存在数月甚至更久的综合征。乍一听可能觉得遥远,可现实是,这些人就在我们身边。 一个三十岁不到的程序员,感染后一个月仍然爬楼喘气;一位退休教师,总感觉脑子“像糊了一层雾”,说话卡顿、记忆模糊。 这些现象,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一项追踪研究中被系统记录:感染后3至6个月,约27%的患者出现持续性疲劳、睡眠障碍和注意力下降,即便是“轻症”也不例外。 从西医角度看,新冠病毒虽然在上呼吸道停留时间短,但它激活的免疫反应却可能持续失调。细胞因子风暴虽然不常见,但“慢性炎症反应”正悄然影响着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甚至内分泌系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体检正常的人,感染后却频繁出现“莫名其妙”的不适。 而中医更早就留意到了这一点,称之为“外邪未清,余毒未尽”。很多人以为发烧退了、抗原转阴了就算“痊愈”,其实体内的“疫毒”依然可能藏在脏腑之间、经络之中,表现为气虚、血瘀、痰湿等病理状态。 你觉得只是乏力,实则可能是脾胃功能受损;你以为只是焦虑,可能是肝郁气滞的外在表现。最麻烦的是,很多人不重视“后遗症”,该熬夜熬夜,该吃辣吃辣,病没好透,又给自己添了堵。 一个三十多岁的外卖小哥,感染后勉强跑单,天天咳嗽、喘不上气,结果一个月后被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你说他重视了吗?他觉得自己是“轻症”,熬一熬就过去了。可身体不是储蓄罐,透支一次,可能好几年都补不回来。 说到这儿,有人肯定问了,那该怎么办?不是说不能恐慌吗?不恐慌,但要重视。别把“轻症”当儿戏,感染后哪怕只是喉咙干、嗓子哑,也要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恢复。 中医讲“病后调养”,这不是一句空话。最基本的,要早睡,不要剧烈运动,多喝温水,可以适当用点疏风清热、益气养阴的食疗,比如银耳百合汤、紫苏粥、藿香茶。 别忽视感染后的情绪波动。很多人感染后变得易怒、焦虑、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不是你“矫情”,而是病毒引发神经系统轻微炎症的结果。不是“装病”,是真病。 还有一点,别盲目“补”。很多人一感染就乱吃补药,什么人参、鹿茸蜂蜜,全往肚子里塞。殊不知,体内有热,有毒的时候,越补越堵,最后反而加重病情。老中医常说,“补不如调”,调的是气血、阴阳、脏腑平衡。 最后要新冠不会每次都一样。病毒在变,你的身体状况也在变。别拿上一次轻松度过的经验,来对抗下一次可能更复杂的挑战。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的,更不能掉以轻心。 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希望你明白:轻症只是表面,恢复才是关键。与其追求快速“转阴”,不如踏实养好每一次感冒后的身体。身体这本账,糊弄不了。每次生病都是一次提醒,一次重新审视生活节奏的机会。别把提醒当耳旁风,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

0 阅读:86
老何养护

老何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