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60多岁的老伙计,血脂飙到9.2,偏偏还说:“我就喝一点,不碍事。”结果一个

老李守护生命 2025-10-30 17:54:31

一个60多岁的老伙计,血脂飙到9.2,偏偏还说:“我就喝一点,不碍事。”结果一个月不到,急性胰腺炎住进了重症监护室。高血脂患者喝酒,不是玩火,是引爆炸药包。   很多人觉得,喝点小酒活血通络,何乐而不为?尤其是饭桌上,一杯黄酒下肚,脸上红光满面,以为是“气血上扬”,殊不知这是肝脏在拼命解毒。高血脂的人一口酒都不能沾,不是医生吓唬人,而是身体真的扛不住了。   中国疾控中心一项201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中,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达到40%以上,其中很多人并不自知。大约超过一半的高血脂患者依然保持饮酒习惯。这不是无知,而是拿命开玩笑。   从西医角度来看,酒精进入体内后,需要通过肝脏代谢。酒精的代谢产物会直接干扰脂质代谢,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也就是所谓的“坏胆固醇”增加。这一过程会促使血液变黏稠,血管壁变硬,动脉粥样斑块加速形成。一旦堵住了心脏或脑部的血管,就是心梗、脑梗,不是高血脂吓人,是它引发的并发症要命。   中医讲“酒为辛热之物,助火生痰”。高血脂正是痰浊阻络、肝脾失调的表现。这时候再饮酒,无异于火上浇油。酒性燥热,会进一步耗伤肝阴,扰动脾胃,导致痰湿更重。看似喝下去的是一杯酒,体内翻腾的却是一锅混沌,肝胆、脾胃、心脑血管全被牵连。   一些人嘴上说戒酒,背地里偷偷抿一口,甚至用“药酒”当幌子。殊不知,药酒也是酒,里面的酒精照样在体内肆虐。曾有病人因为每日喝一小杯自泡药酒,三个月后脂肪肝恶化成肝硬化,后悔都来不及。   更有误区说“红酒含多酚,有保护血管的作用”,这结论来源于国外的研究,但那是建立在极少量饮用且生活方式健康的前提下。而中国人的体质不同,东方人群代谢酒精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酒精更易蓄积体内,伤害更大。国外那一点“红酒养生”的说法,不适用于我们。   高血脂并不是单纯的“油脂多”,而是一种全身代谢紊乱的表现。背后牵涉的是肝脏功能、胰岛素抵抗、内分泌调节等多重机制。喝酒,只会让这本来就混乱的系统更加雪上加霜。   很多人说,戒酒太难,那是因为没经历过真正的病痛。等到血管堵塞、脑子缺血,半边身子动不了的时候,再想戒,晚了。   其实戒酒并不意味着生活无趣。可以用无糖茶饮代替饮酒的社交习惯,比如乌龙、山楂、决明子等都有轻度降脂作用。饭局上坚持点无酒精饮料,不仅能护血管,还能赢得别人尊重。健康,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交方式。   还有人问:“那我是不是戒酒就能控制血脂?”答案是,戒酒只是第一步。如果饮食依旧大鱼大肉,作息仍旧昼夜颠倒,情绪常年压抑焦虑,血脂还是会高。中医讲“静养肝,调脾胃,化痰湿”,西医强调“运动、控油、维持理想体重”,两者结合,才是真正管用的办法。   现在的年轻人,熬夜、吃外卖、喝酒、压力大,很多30多岁的人,体检报告上一串红字,胆固醇、甘油三酯、肝酶、尿酸全高。别觉得这是“中年人的专利”,高血脂已经悄悄盯上了年轻人。   有人说,医生太吓人,说得像判死刑。不是吓,是希望你别走上不归路。高血脂不是病得快,而是坏得狠。它像一只慢慢啃噬血管的虫子,无声无息,却一步步将你推向危险的边缘。   别再说“我就喝一口没事”,对高血脂的人来说,这一口,可能就是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不让你快乐,而是不想你在病床上后悔。   喝酒解不了忧,反而添堵伤身。高血脂的人,管住嘴,迈开腿,才能真的保住命。一口酒,不值你这一身血管的代价。

0 阅读:26

猜你喜欢

老李守护生命

老李守护生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