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阿根廷,美国,巴西三国大豆全部涨价,中国怎么办? 其实咱们国家早就做好了准备,有一套实在的办法能稳住供应、平抑价格,不会让老百姓的“油瓶子”“肉盘子”受大影响。首先最让人安心的是咱们有充足的大豆储备,就像家里过日子存下的应急钱,能随时拿出来稳市场。中储粮手里握着超过4500万吨的战略储备大豆,这分量够全国用上两个多月。 平时这些储备会按计划轮换,既保证新鲜又能调节市场,比如今年3月就曾一次拿出13.3万吨储备豆公开销售,很快就把波动的价格稳住了。 到10月份的时候,沿海那些大型油厂的大豆库存还够开足马力生产40多天,比通常的安全线还宽裕不少,豆粕库存也在往上涨,根本不用急着抢高价豆子。 有这么多存货打底,就算三国大豆都涨价,咱们也能从容应对,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而且咱们早就在全球找好了其他卖家,不会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三国虽然长期占咱们大豆进口的八成以上,但这些年咱们陆续开拓了俄罗斯、乌拉圭、埃塞俄比亚等新的进口渠道。 就像今年10月巴西大豆涨到650美元/吨的时候,咱们的采购商立马暂停了新订单,48小时内就转向阿根廷签下130万吨以上的订单,因为阿根廷刚取消了出口税,到岸价比巴西便宜80到150美元一吨。俄罗斯远东的大豆从11月开始每月能稳定供应20万吨,乌拉圭也在扩大对咱们的出口,谁的价格合适就买谁的。 今年前八个月,咱们进口的7331万吨大豆里,巴西占了71%,但美国的份额已经归零,这就是多元化采购的效果,能直接逼着涨价的国家降价。 更实在的是,咱们自己地里种的大豆越来越多了,自给能力不断提升,这才是最硬的底气。2025年国产大豆产量预计能到2100万吨,比2018年增长了45%,自给率比2020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黑龙江作为主产区,大豆播种面积稳在1.42亿亩以上,每亩还有350元的轮作补贴,加上高产高油的新品种,单产都突破320斤了。 现在还推广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就是把耐阴的大豆和耐密的玉米种在一起,玉米产量不减少,还能多收一季大豆,这技术已经推广了5600多万亩,每年能多收150万吨大豆呢。虽然国产大豆主要用来做豆腐、豆浆这些人吃的食品,和进口大豆榨油、做豆粕的用途不太一样,但这么大的产量摆着,就是重要的战略后盾,真遇到极端情况也能顶上去。 在减少大豆需求方面,咱们也有办法,通过技术改进让大豆“省着用”。豆粕是饲料里的主要蛋白来源,以前饲料里豆粕占比能到21%,现在农业农村部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给猪鸡喂的饲料通过科学配比,加些合成氨基酸,用更少的豆粕也能保证营养。 现在全国九成以上的生猪和肉鸡养殖场都在用这技术,饲料里豆粕占比已经降到13%以下,一年下来能少用将近1500万吨大豆。 9月份的数据就很明显,全国饲料产量还在增加,说明猪鸡没少养,但豆粕消费量反而降了5.7%。同时,咱们还能用菜籽粕、棉籽粕这些替代豆粕,进一步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对于做大豆生意的企业,还有金融工具帮他们规避风险。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能帮企业“锁定”价格,比如企业估计几个月后要进口大豆,现在就在期货市场按当前价格定下,以后就算现货涨价,成本也不会变。今年10月前两周,企业就通过期货锁定了850万吨进口大豆的成本,农发行还推出“保值贷”,利息能降30个基点,鼓励企业用这种方式避险。 这样企业心里有底,就不会跟风炒作,市场价格自然稳得住。 其实这些年,咱们已经从以前被动接受国际价格,变成了能主动布局的一方。 就像这次巴西大豆涨价后,因为咱们有储备、有替代货源、还能减少需求,短短六天巴西出口商就把12月的报价降了12美元/吨,之前滞港的200万吨大豆也面临霉变风险,最后还是得降价卖。 这说明只要咱们储备足、渠道多、自己能产、还会省着用,就算三国大豆都涨价,也掀不起大波澜,老百姓的油瓶子、肉盘子总能稳稳当当的。

 
									 
									 
									 
									 
									 
									![[点赞]200万吨大豆烂港,巴西错判中国贸易底牌!巴西圣保罗港,200万吨大豆](http://image.uczzd.cn/16144064029186383836.jpg?id=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