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曾感慨万分地说,美国根本就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原因很简单,就是中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30 15:52:20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曾感慨万分地说,美国根本就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人可以不以赚钱为目标,而在美国,不赚钱的事是没人干的。不以赚钱为目标那以什么为目标呢?不以赚钱为目标那以什么为目标呢?说到底就是为了国家的强大,为了国家利益可以心甘情愿地牺牲经济利益。这是中国强大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鲁比奥那番感慨其实戳中了中西之间一个很本质的差异。中国人做事能跳出赚钱的局限,眼里装着更长远的国家账本,这种不计一时得失的劲头,恰恰是很多只看短期收益的国家学不来的。 最直观的例子就在科技领域。你知道华为这几年在研发上砸了多少钱吗?光是2025年上半年,砸进去的研发费用就有969.5亿,比去年同期还多了9.04%,占到营收的近四分之一,相当于每天要烧掉5.36亿。 这还不是短期爆发,从2008年到2024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已经达到1.4万亿元,连续14年研发费率都超过10%,最近四年更是飙到22.9%,是苹果的3倍还多。 要是搁在只算经济账的逻辑里,这根本不合算。2022年的时候,华为的研发费用几乎跟当年的业务利润打了个平手,等于赚的钱全投回了研发。 被美国断供芯片那几年,华为硬是咬牙维持着海思的运转,每年投入都是百亿级别。要知道海思光员工就有7000多人,光维持这样的团队运转就是笔巨款,更别说持续攻关芯片这种烧钱又耗时间的硬骨头。 但正是这种“不赚钱也要干”的坚持,才有了后来的翻盘。麒麟芯片重新回归,鸿蒙系统彻底摆脱对安卓的依赖,昇腾芯片在AI领域站稳脚跟,连EDA这种“卡脖子”的工业软件都实现了突破。 这些成果不光让华为自己重返高端手机市场榜首,600美元以上高端机型份额超过苹果,还带动了中芯国际、灿勤科技等数百家本土企业一起升级,整个ICT产业链的国产化率都在往上走。这哪里是单纯的商业投入,分明是在为国家筑牢科技安全的底座。 基建领域的账就更不能只看眼前了。西藏的拉林铁路就是个典型,435公里的铁路修在雪域高原,既要跨过高山峡谷,又要应对复杂的地质环境,建设难度和成本都高得惊人。从纯商业角度算,短期内根本收不回成本,可国家还是下决心修了。 2021年通车后,变化肉眼可见。拉萨到林芝的时间从一整天缩到3个多小时,3年多里累计运送旅客超过320万人次,货物也运了98.1万吨。 山南站周边原本荒凉的地方,慢慢建起了高楼商铺,加查县的虫草借着铁路卖到了更远的地方,农牧民跟着增收。林芝的旅游收入更是逐年上涨,从84亿冲到116亿,沿线131万群众直接受益。这条铁路串起的不仅是藏东南的交通,更是边疆的发展和稳定,这种价值根本没法用短期利润衡量。 公共卫生领域的选择更能看出差距。基孔肯雅热这种传染病,因为主要靠伊蚊传播,集中在热带亚热带,全国大范围流行的概率不高,开发疫苗的经济价值很有限。企业算得很清楚,一款疫苗从临床前到三期,至少要花上亿元,还得耗五七年时间,最后很可能卖不动,所以都不愿意投入。 但国家层面根本没算这个经济账。疾控部门早就顶着压力在推进相关疫苗研发,哪怕技术上能做但市场不大,也要提前布局。这种投入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万一疫情扩散,能有自己的疫苗托底。 就像疫情期间,中国的疫苗研发和全民接种,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很多环节根本没法用商业逻辑衡量,可正是这种投入,才守住了公共安全的底线。 这些事儿凑在一起就明白了,中国人不是不看重钱,而是不把钱当成唯一目标。华为砸钱搞研发,是怕国家在科技上被人卡脖子;修拉林铁路,是为了边疆的发展和团结;国家主导疫苗研发,是为了老百姓的生命健康。 这些投入短期内可能看不到盈利,甚至要牺牲经济利益,但长远来看,恰恰是这些“不赚钱的事”,筑牢了国家强大的根基。 鲁比奥感慨的竞争差距,本质上就是这种价值排序的差异。当一件事关系到国家利益,中国人总能拧成一股绳,心甘情愿地付出成本。这种不被短期利益绑架的格局,正是中国最硬核的竞争力所在。

0 阅读:6

猜你喜欢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