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不是霸凌,那什么才是?”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一名初三的女生在一个多月里被同班同学殴打13次,最终确诊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然而,面对监控记录的铁证,校方以两人“关系很好”为由,认定这不构成校园欺凌。副校长曾亲眼目睹殴打过程却未制止,学校设立的“防欺凌举报邮箱”形同虚设! 来源:【黄河新闻网运城频道】 王女士(化名)发现女儿小郝(化名)在2025年6月出现异常行为:频繁要钱,每次三五十元,最多一次高达600元! 当她询问原因时,女儿总是沉默以对,表情呆滞,不愿去学校,晚上也不睡觉! 真相的揭开源于6月20日小姨去学校了解情况。一名同学透露:“小郝长期被女同学小高(化名)殴打,已经被打怕了。” 在多次追问下,小郝终于崩溃,诉说自己被小高揪着头发撞墙、拳打脚踢、扇耳光、辱骂的遭遇。对方威胁她,如果不和小高玩,就会被打! 6月22日,在警方介入下,王女士一家得以查看监控录像。结果令人震惊:从5月7日至6月20日,小郝被小高殴打了13次! 暴力形式包括扇耳光、拳打脚踢、掐脖子等,而小郝从未反抗过。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5月21日晚小高殴打小郝时,副校长林某正好从旁边路过,却没有管! 相关负责人对此事的解释令人讶异:“小郝和小高在学校关系很好,经常一起上下学、一起吃饭等,两人发生过肢体冲突,但很快就会和好。” 校方声称每次冲突的时间很短,所以很难界定是否发生冲突,或者说谁欺负谁! 事发后,学校成立了校园欺凌防治委员会,研判后认为这起事件不属于校园欺凌事件,因为小高不存在蓄意伤害的情况! 校方强调拥有防欺凌举报邮箱等投诉渠道,但班里没有人反映小郝被小高欺负! 额尔古纳市教科局相关负责人也支持这一观点,并表示小郝初一时曾有过抑郁症,此次病情加重可能与“家长、社会等综合压力”有关! 小郝的病情发展令人心痛。6月底,她原本计划参加中考,但因精神状况异常,被迫弃考! 6月24日,王女士带女儿前往哈尔滨某医院治疗,病历显示小郝被诊断为“情绪障碍”。回家静养后,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急剧恶化! “8月份开始,她突然变得情绪暴躁,不认人且动手打人,大喊大叫。”王女士痛苦地回忆。女儿嘴里不停说着“别打我,我害怕”等话语。 8月25日,王女士筹集2万元带小郝前往呼伦贝尔某精神卫生医院,诊断结果令人心碎: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医生分析可能是在学校受到过度惊吓所致,治愈可能性很低,只能尝试通过药物治疗! 最终,涉事学生小高被处以行政拘留15日、罚款1000元,但因年龄未满16周岁不予执行。 小高的家长曾提出补偿5万元进行和解,但王女士一家拒绝,他们希望小高能被依法处置! 校方管理层也受到处分:校长被诫勉谈话;副校长被警告处分,处分期半年,取消年度评优;班主任被警告处分,取消年度评优、职称晋级,调离班主任岗位。 然而,校方一边承认有管理责任,一边却称“责任有多大,我们也划定不了”。 教科局表示,如果小郝的残疾认定结果出来,家长需要对医疗费等提起诉讼,最终的责任划分由法院判定! 小郝的案例打破了“霸凌必然表现为公开敌对”的认知茧房。她每天需要服用三种抗精神类药物,每月医药费近千元,母亲王女士不得不辞去工作陪护,家庭陷入困境! 法律对低龄施暴者的惩戒存在局限:非执行的处罚难以形成震慑。而校方坚持用“友谊”为暴力开脱,背后不仅是责任懈怠,更是对未成年人保护底线的失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