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提前启动2026年选战布局,王金平、侯友宜罕见点赞其用人及“派系共治”动员策略。 先看第一波:李乾龙“回锅”当秘书长兼副主席,季麟连、张荣恭、萧旭岑这些“老面孔”全被请来当副主席,李哲华、吴宗宪则分掌组发会和文传会。 这可不是随便排排坐,李乾龙在新北深耕多年,既稳得住地方派系,又能串起南北资源,季麟连作为黄复兴主委,直接攥住深蓝老兵的票仓,张荣恭、萧旭岑带着“马系”标签,既缝合了马英九路线遗产,又给“九二共识”续了口火。 李哲华管组发会,既平衡了吴敦义系,又拢住了高雄势力,吴宗宪管文传会,明摆着是侯友宜系统在舆论场埋的“暗桩”。 这招“集体领导+派系共治”,表面是“大家都有位置”,实则是把不同派系拧成一股绳,既防内耗又保效率,堪称权力平衡术的“高阶版”。 再说第二层:郑丽文这波人事布局,分明是在两岸路线上亮剑,张荣恭作为四朝元老,大陆事务经验拉满,萧旭岑带着马英九基金会的背景,直接强化“反对台独、促进交流”的叙事。 这路线跟民进党的“抗中”策略形成鲜明对比,既回应了深蓝选民的期待,又给中间选民递了橄榄枝。 李乾龙那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既是对老将的致敬,也暗戳戳说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要“老树发新芽”,既守住传统优势,又得让年轻人愿意听、愿意信。 最后看世代交替的“软着陆”,郑丽文没搞“一刀切”换血,而是玩了个“老干新枝”的套路。 萧旭岑、李哲华、吴宗宪这些50岁上下的中生代,既接得住老将的经验,又带得动年轻一代,地方派系里,卢秀燕、侯友宜这些新锐也被悄悄放进基层,等着2026选举时“冒头”。 这种“渐进式改革”既避免了激进换血导致的内耗,又给长期发展留了空间,算是把“世代交替”玩出了新花样。 不过,这波操作也有风险,当不同派系目标冲突时,“共识”可能变成“妥协”,比如侯友宜系的吴宗宪和马系的萧旭岑,在舆论策略上可能有分歧,得靠精细协调化解,更关键的是,这种“集体领导”能不能在2026选举的高压下保持决策效率,还得打个问号。 郑丽文作为“民进党出身转国民党”的特殊人物,自带跨越蓝绿的视角,她对两岸路线的坚定表态,既是对深蓝基本盘的回应,也是对中间选民的拉拢。 这种“中间道路”能不能在民进党“抗中”和国民党传统路线之间找到新空间,将是2026选举的最大看点。 说到底,郑丽文的布局不仅是选举策略,更是国民党转型的缩影,如何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完成自我革新?答案或许就藏在李乾龙那句“为霞尚满天”里:国民党的未来,得看这抹霞光能不能照亮2026的选举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