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给我们泼冷水了!德媒声称,中国今天在国际上显得强大无比的同时,中国崛起的根基

物规硬核 2025-10-30 14:52:59

德媒给我们泼冷水了!德媒声称,中国今天在国际上显得强大无比的同时,中国崛起的根基已经动摇!10月29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刊文声称,北京对自身发展道路的信心迅速提升,但中国国内一系列不断恶化的结构性问题,却对这个新崛起超级大国的未来构成了挑战,中国快速崛起的代价正在逐渐显现。   西方媒体常常陷入一种思维定式,要么把中国的发展描绘成“奇迹”,要么渲染成“危机”。   这次的报道虽然指出了中国发展中的一些真实挑战,比如人口老龄化、债务压力、科技领域被“卡脖子”等,但把这些发展过程中的难题直接等同于“根基动摇”,可能就言过其实了。   任何一个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挑战,关键在于有没有能力识别问题、解决问题,就像一棵正在生长的大树,修枝剪叶是为了让它长得更好,不能因为需要修剪就断定这棵树要倒了。   德媒提到的“崛起代价”,其实是快速发展的国家都会遇到的问题,欧洲在工业化时期也经历过更严重的环境污染、社会矛盾,不同的是,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别人上百年的路,各种问题集中出现,显得格外突出。   但重要的是,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回应这些挑战,从大力治理污染到精准脱贫攻坚,从推动科技创新到防范金融风险,这些都是对发展难题的正面应对,可以说,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国际媒体的评论,可以看作一面有用的“镜子”,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可能忽略的问题,但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都是独特的,就像穿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中国的发展路径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既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又紧密结合本国实际,这种发展模式的韧性,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得到充分证明,面对外界的质疑,我们既要有倾听的耐心,更要有保持战略定力的智慧。   说到底,大国崛起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航行,而是一场考验智慧和毅力的长征,德媒的“冷水”,与其说是唱衰,不如看作一份特殊的“提醒清单”。   真正的强大,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心,中国最深厚的根基,恰恰体现在这种不断自我革新、迎难而上的勇气之中。   前路或许仍有风雨,但一个能够从五千年文明中汲取智慧、在改革开放中锐意进取的国家,其前行的脚步必将更加坚实。   关于中国发展的国际舆论,总在“崩溃论”和“威胁论”之间来回摆动。   这次的“根基动摇说”,无非是“崩溃论”的新版本,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本身就很难准确理解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的经济体。   在我看来,理解中国需要换个角度,不要用看机械装置的眼光,而要用观察生态系统的视角,中国社会更像一个活着的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张力反而成为发展的动力。   比如人口压力倒逼出产业升级,环保约束催生了绿色发展新机遇。   我们不应该把“存在问题”等同于“失败”,任何一个健康成长的有机体,都会在发展中遇到新问题。   关键要看这个机体有没有自我修复和升级的能力,中国的治理体系在应对重大挑战时,展现出独特的统筹能力和战略耐心,从脱贫攻坚到新能源革命,这些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对于外界的“冷水”,我们可以泰然处之,其中指出的具体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但整体性的悲观判断,多半源于对中国发展逻辑的误读。   中国的发展就像夯实地基,每解决一个难题,根基就更牢固一分,这条路注定不平坦,但正是在破解难题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构成了中国继续前行最宝贵的财富。   说到底,发展是一场马拉松,不在于一时快慢,而在于持久的耐力和调整能力,我们需要在自信与自省之间找到平衡,不因批评而慌乱,也不因成绩而自满。   用务实的态度解决具体问题,用发展的成果回应各种疑问,这可能才是最好的应对之道。

0 阅读:77

评论列表

WCQ

WCQ

4
2025-10-30 17:22

中国人口基数是德国的十四倍,别得色了。

用户10xxx26

用户10xxx26

3
2025-10-30 17:54

西方国家看中国往往是成绩缩小问题放大,按他们的观点中国早该崩溃了,可是中国列车照样前行无法阻挡。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