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煤南运”的湖南棋眼,何以华容?

新浪财经 2025-10-30 12:55:06

转自:岳阳发布

10月29日,在“榆”煤相“岳”共创未来的陕西·榆林、湖南·岳阳产业合作暨“榆林煤”推介会上,华容县人民政府与陕西榆林能源集团签署了一份重磅协议——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二期项目,总投资额约26亿元。

这是榆能集团继2021年一期投资36.35亿元后,再度加码华容。项目拟新建4个5000吨级多功能泊位,全部建成后基地煤炭周转量近期达3200万吨/年,远期将提升至5000万吨/年。

对于一个县城而言,连续获得能源巨头的青睐,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区位优势:天生的“黄金枢纽”

纵观华容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我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的格局下,“北煤南运”成为国家长期战略。而湖南作为能源消费大省,90%的煤炭依赖外调,年均缺口高达1.2亿吨。

2019年,贯穿南北的煤炭运输大动脉——浩吉铁路开通。这条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开通运营里程最长的货运重载铁路,将北方煤炭主产区与华中能源消费市场紧密相连。

华容凭借“浩吉铁路入湘第一站”与“长江入湘第一县”的双重身份,一跃成为连接北方煤炭产区与华中能源市场的天然枢纽。

这一区位优势直接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铁水联运模式相比传统的“海进江”运输方式,经华容转运的煤炭,每吨可节约运费30元,时间成本减少约15天。这一“距离最短、成本最低”的硬实力,使华容在“北煤南运”格局中优势独具。

战略布局:从“一到二”的智慧

华容的能源布局展现出了前瞻性的战略眼光。2021年,榆能集团联合相关企业在华容县东山镇建设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项目一期总投资36.35亿元,由铁路专用线、物流园、码头组成。

一期工程投运后成功衔接“北煤南运”大动脉浩吉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构建起煤炭铁水联运的关键枢纽,实现煤炭年周转能力1400万吨。

一期项目已于2024年9月转入运营,正式打通了“北煤南运”的湖南新通道。

此次签约的二期项目不仅将新建4个5000吨级多功能泊位,更令人振奋的是,华容同步与深圳微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约了新能源航运生态产业园项目。

这种“传统+新兴”“能源+生态”的互补格局,推动“移动煤矿”向绿色低碳转型,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点燃新引擎。

营商环境:“双向奔赴”的引力场

榆能集团从一期投资36.35亿元到二期追加投资26亿元,与华容的“双向奔赴”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华容产业配套与营商环境构成的强大“引力场”。

华容的经济发展成绩单颇为亮眼:国能岳阳电厂双机投产后提供了稳定的电力支撑,园区税收达6.28亿元,两年蝉联湖南省县域经济先进县。这些成绩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基础。

更关键的是当地政府的服务意识。岳阳市政府主动带队赴榆林对接,华容县委、县政府全程跟踪服务,让企业感受到“落地即安心”的诚意。“华容有道、服务周到”的营商环境,使榆能集团坚定地把华容作为其“走出去”战略的首选地。

榆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向喜在推介会上表示,榆林将把岳阳作为辐射湖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集散地。这一表态充分彰显了两地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从黄河岸边到长江之滨,一列列煤炭通过浩吉铁路源源不断入湘。华容这个曾经的传统农业县,如今正借助“铁水交汇”的独特优势,一跃成为湖南能源版图上的核心枢纽,不仅为湖南乃至华中地区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保障,更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0 阅读: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