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3.75%-4.00%区间,这是2025年以来的第二次降息,此前已于9月17日完成一次25个基点的降息操作。以下从降息原因、政策信号、内部分歧及市场影响四方面,对此次降息进行解读:
一、降息原因:应对经济放缓风险,缓解金融条件压力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美国经济虽保持温和扩张态势,但核心数据已显现隐忧:今年以来就业增长节奏放缓,失业率虽截至8月仍处于低位,但已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就业市场下行风险有所抬升;同时,通胀水平自年初起有所回升,且持续维持在相对偏高区间。叠加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美联储为对冲经济放缓风险、缓解金融条件收紧带来的压力,最终决定实施此次降息。
二、政策信号:12月结束缩表,货币政策转向显灵活
此次降息同步释放关键政策信号:美联储明确将于12月1日起结束资产负债表缩减(缩表)操作,这标志着其货币政策迎来显著转向,将有助于持续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声明中强调,将持续监测最新经济信息对前景的影响,若出现可能阻碍政策目标实现的风险,将酌情调整货币政策立场,充分体现了美联储政策的灵活性及对经济风险的高度关注。
三、内部分歧:鹰鸽观点碰撞,未来政策路径存疑
本次议息会议呈现“鹰鸽双飞”的格局,凸显美联储内部对降息路径的分歧:美联储理事米兰主张更大力度宽松,提议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而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施密德则持谨慎态度,认为应维持当前利率水平不变。这种内部分歧使得未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更趋不确定,市场需持续关注后续信号释放。
四、市场影响:美股分化、降息预期降温,债市汇市波动
降息落地后,全球市场反应呈现分化特征:
- 股市方面,美股三大股指走势不一,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热门中概股则涨跌互现;
- 利率预期方面,交易员显著下调了对美联储12月降息的押注,当前市场预计12月降息概率为71%,较此前的90%大幅回落;
- 债市与汇市方面,美元指数呈现震荡波动态势,美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涨幅进一步扩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同步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