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卧底的终极反转:接替吴石后,他为何选择自首背负千古骂名? 1950年,吴

最浪漫的长城吖 2025-10-30 07:03:52

王牌卧底的终极反转:接替吴石后,他为何选择自首背负千古骂名? 1950年,吴石烈士倒在国民党枪口下,我党潜伏在台湾的情报网遭遇毁灭性打击,联络点被捣毁、多名同志被捕,白色恐怖笼罩全岛。危急时刻,组织将重建情报网的重任,交到了徐会之手中——这位潜伏在国民党军政核心的“王牌”,是吴石生前亲选的接班人,也是当时唯一能接触到敌军核心部署的卧底。 徐会之的潜伏之路,每一步都踩着刀尖。早年他以“反共骨干”的身份打入敌人内部,凭借出色的军事分析能力和圆滑手腕,一路晋升至国防部参谋处要职,办公室与蒋介石嫡系将领仅一墙之隔。吴石在世时,两人曾上演过“险中递情报”的名场面:一次军政会议后,徐会之借着汇报工作的由头,将写有敌军调动计划的纸条藏在香烟盒里,在走廊与吴石“偶遇”时,佯装借火,顺势完成交接,身后就是国民党特务的眼睛。 接过吴石的接力棒时,徐会之的处境早已岌岌可危。特务机关因吴石案展开地毯式排查,他办公室的电话被监听,家门口常年有便衣盯梢。为了重建联络渠道,他冒险策划了一场“码头假接头”:让地下交通员装扮成商贩,自己则以“视察海防”为名来到码头,在特务的全程监视下,借着查看货物的间隙,用唇语传递新的联络暗号,手指在货箱上轻敲三下——那是“情报网已启动”的信号,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更惊险的一次,他获取了敌军针对大陆沿海的布防图,却因原定交通员被捕无法传递。情急之下,他借着参加晚宴的机会,将微型胶卷藏在西装纽扣里,故意在敬酒时“失手”将酒杯泼在军统头目毛人凤身上,趁着众人慌乱、整理衣物的瞬间,把纽扣悄悄塞给了混在服务员中的备用交通员。这场晚宴后,他被毛人凤单独约谈了整整一夜,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理博弈就此展开。 “徐参谋,吴石案牵连甚广,你与他共事多年,就没发现半点异常?”毛人凤指尖夹着雪茄,烟雾缭绕中,眼神如鹰隼般锐利,死死盯着徐会之。徐会之端起茶杯的手稳如磐石,嘴角勾起一抹恰到好处的苦笑:“毛局长说笑了,吴石向来深沉,我只知他是党国重臣,怎敢揣测?倒是他出事后,我夜夜难眠,生怕有哪里做得不周,惹来猜忌。” 毛人凤突然把雪茄按灭在烟灰缸里,声音陡然变冷:“可有人举报,你上个月曾去过吴石家附近的茶馆。”徐会之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坦然回应:“那是奉命调查线索,我还把茶馆老板带回局里问话了,卷宗还在,局长随时可查。”他知道,毛人凤没有实质证据,不过是试探。 见徐会之镇定自若,毛人凤话锋一转,语气缓和下来:“其实我一直很欣赏你,人才难得。只要你忠心党国,吴石的位置,将来未必不是你的。”徐会之立刻起身敬礼,语气坚定:“属下对校长、对党国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愿为党国肝脑涂地!”这场深夜博弈,他靠着滴水不漏的应对,暂时打消了毛人凤的疑虑。 所有人都以为,这位在刀尖上行走的王牌,会沿着吴石的道路坚守到胜利。可就在情报网逐步恢复、解放曙光渐显时,徐会之却做出了震惊敌我双方的决定——主动走进军统办公室自首,全盘承认自己的卧底身份,甚至交出了部分联络暗号。 消息传回大陆,组织上下哗然,世人唾骂声四起,“叛徒”“软骨头”的标签死死贴在他身上。有人说他受不了潜伏的高压,有人猜他被敌人抓住了家人的把柄,也有人怀疑他早已被策反。可奇怪的是,自首后的徐会之并未被国民党重用,反而被严密软禁,直至病逝都活在猜忌与孤独中。多年后解密的档案显示,他交出的“情报”全是早已失效的旧信息,真正的核心机密从未泄露。 是为了保全更多潜伏人员而演的苦肉计?还是长期高压下信念动摇却留了后手?徐会之的选择,至今仍是谍战史上最沉重的谜团。这位接替吴石的王牌卧底,用一场看似“背叛”的举动,给历史留下了无尽的追问。

0 阅读:7

猜你喜欢

最浪漫的长城吖

最浪漫的长城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