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最近流传一张图,左边是爸妈翘着二郎腿刷短视频,右边是孩子被扔在书桌前啃红楼梦,配文就七个字“自己做不到别要求”,这梗出自热文《反而处处要求孩子》,24小时阅读量破十万,点赞一路蹿上屏幕顶端,网友一边感叹一边自嘲,看来育儿最大BUG还是言行不一。 教育学者常说孩子是镜子,数据也有迹可循,上海师范大学去年对1200个家庭的跟踪调查引自2022年家庭教育报告显示,父母日均阅读时长每增加10分钟,孩子课外阅读时间平均跟涨6分钟,相反家长每天沉迷短视频超过2小时,孩子作业完成度会下滑14%,这些冷冰冰的数字不偏不倚地砸向同一句老话——榜样比说教更有用。 现实却有点魔幻,凌晨微信群里家长对喷学校作业太多,转头就在小区楼下比赛谁家辅导班报得全,嘴上高呼快乐童年,脚下拼命加码内卷,类似的操作孩子看得清清楚楚,于是出现经典场景——家长让他晨跑,他回一句“你先”然后继续葛优躺,这不是顶嘴,这是逻辑自洽。 问题来了,父母真能做到完美示范吗,显然难,社畜节奏占满日程,与其立flag再摆烂倒不如换个思路,把目标拆小也拆给孩子看,比如把刷视频的十分之一时间换成陪读,周末扫地十分钟让孩子看到你的汗,可以不宏大但要可持续,长期可见的行动胜过拉清单式吼叫。 不妨把手机镜头反过来,先给自己来一段Vlog记录,再去期待孩子学会自律,你会发现大道理其实就一句——教育不是往孩子身上贴标签,而是大人先活成那张标签,做得到就说,做不到就闭麦,接下来的暑假你准备怎么拍第一条片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