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明,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馆,中国将

洞察观史 2025-10-29 11:34:22

[浮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明,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馆,中国将坚决维护自身权益,让英国承担相应后果 伦敦塔桥畔那片藏着 800 多年铸币史的土地,2018 年被中国以 2.55 亿英镑收入囊中。这 5.4 英亩的皇家铸币厂旧址可不一般,1279 年起就负责铸造英国货币,直到 1975 年才搬迁,如今左邻泰晤士河景,右靠伦敦金融城核心商圈,说是伦敦 “黄金地块” 都不为过。 当时中方的算盘很实在,把散落在伦敦五个角落的签证中心、文化处、教育处全挪过来,建一座 6.5 万平方米的综合性使馆,既能成为中国在欧洲规模最大的外交枢纽,也能让中英民间交流更方便。 没人能料到,这笔诚意满满的投资,会变成一场长达 7 年的拉锯战。伦敦哈姆雷特塔区议会先是拿 “保护历史建筑风貌” 说事,否决了最初的设计方案。 等中方按要求修改,把建筑高度降低、增加复古元素后,他们又翻出 “国家安全” 的借口,炒作 “可能存在情报渗透风险”。 更让人不齿的是,背后还藏着美国的插手 —— 有权威媒体披露,特朗普政府曾多次向英国施压,直言若批准中国使馆建设,就终止两国情报共享,还会对英国钢铁产品加征高额关税。 在这种内外夹击下,英国议会干脆全票否决了审批申请,一次次把决策时间往后推,最新的说法是要拖到 12 月 10 日才重新讨论。 这边死死拽着中国的项目不放,那边英国却急着让中方给自家使馆 “开绿灯”。驻华的英国使馆大楼建于 1959 年,早就破旧不堪,墙皮脱落、空调频繁故障是常事,办理签证的民众经常要在狭窄的空间里排长队。 2019 年,英国就提交了使馆重建申请,想盖一座带空中花园的现代化玻璃幕墙大楼,结果被中方以 “不符合北京城市整体规划” 打了回去。 北京规划部门其实只提了个很合理的修改建议:把使馆入口从东侧改到北侧,这样既不影响建筑使用,也能和周边环境更协调,可这事儿就这么一直僵着。 按《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东道国必须为外国使馆建设提供必要便利,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义务,英国作为签约国不可能不知道。 有英国本土智库做过测算,中国使馆项目每拖延一年,中英双边贸易额就会减少 12 亿英镑,折算下来每天要亏掉 329 万英镑。 2023 年中英贸易额已经达到 979 亿美元,其中英国对华逆差就有 578 亿美元,这么折腾下去,受损的终究是英国自己的利益。 伦敦商界早就怨声载道,因为使馆项目迟迟不落地,周边的商业开发、基础设施升级也被拖累,不少原本计划入驻的企业都转投其他区域。 英国商贸大臣访华时还特意提过使馆重建的事,言外之意就是 “中方得先同意我们建,我们才考虑你们的项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说得明明白白:“中英双方都有建馆需求,相互支持、互利共赢才是正道。” 这话里的道理很简单,外交场上讲究的是对等原则,你不让我顺顺利利建馆,凭什么要求我对你的重建申请一路绿灯? 事实上,英国的刁难已经影响到了双边合作 —— 中国对英直接投资已经下降 40%,稀土、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合作推进也明显放缓,就连英国农产品对华出口的审核流程,也因为这件事变得更加严格。 这场持续 7 年的博弈,根本不是简单的建筑审批问题,背后藏着英国脱欧后的战略摇摆。脱离欧盟后,英国总想抱紧美国大腿,在对华政策上左右为难:既想从中国市场捞好处,继续扩大农产品、高端服务的对华出口,又怕得罪华盛顿,不敢违背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 可英国忘了,中国从来不吃 “胁迫施压” 那一套,中方已经展现了最大的耐心和诚意,现在林剑发言人直接点出英方 “缺乏契约精神”,放出 “若不批准,英国需承担相应后果” 的狠话,就是亮明了中方的底线。 外交交往的核心是相互尊重,中国尊重英国的历史文化,也一直遵守国际规则,2.55 亿英镑的投资就是最实打实的诚意,建使馆的初衷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两国官方和民间的交流。 英国要是真把中国当成合作伙伴,就该拿出实际行动,别再玩 “口头说合作、行动搞刁难” 的把戏。那些所谓的 “安全担忧”,不过是政客们自欺欺人的借口,真正伤害的是两国之间的互信。 公道自在人心,中国在国际上做事向来光明磊落,从来不会主动惹事,但也绝不怕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从来都不会动摇。 这场持续 7 年的拉锯战,终会让国际社会看清谁在坚守规则,谁在肆意破坏合作。希望英国能早日认清现实,摒弃零和思维,拿出应有的大国担当,别再让一场本应促进双边关系的使馆建设,变成影响两国合作的绊脚石。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