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中欧真的存在一场“稀土危机”吗?】本周四,中欧将在布鲁塞尔就

环球网 2025-10-29 01:13:50

【#环球时报社评#:中欧真的存在一场“稀土危机”吗?】本周四,中欧将在布鲁塞尔就稀土问题进行会谈。这次会谈的背景是近来欧洲一些人围绕中国稀土出口政策大做文章,炒作所谓“稀土断供危机”,甚至有声音宣称中欧“即将面临混合战争”,认为欧洲需要“主动出击”,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还提到被认为是“最强大的地缘经济工具之一”的反胁迫工具。但是,中欧之间真的存在一场“稀土危机”吗?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这是经济全球化之下资源配置的自然结果,中欧稀土合作也是双方经济高度互补的体现。中国长期向欧盟出口稀土,为欧盟实现数字化和绿色转型目标、提高经济竞争力、增强经济安全提供了巨大支撑,欧盟一直是中国稀土产业的受益者。

有关出口管制政策是中国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这并非短期之策,而是维护稀土产供链长期稳定的必然之举,更符合全球绿色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军事冲突时有发生的背景下,中国对稀土这样的军民两用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也是积极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全球已有13个国家实施类似出口管制,其中也有欧洲国家,为何到了中国就成了“威胁”?一些人总担心中国以“国家安全”之名对欧洲“卡脖子”,应该首先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对其他国家总是动这样的念头。

中方制定相关规定充分考虑了各方贸易伙伴关切,这一过程是高度负责任的,相关措施是审慎适度的。中国商务部表示,在措施公布前,中方已通过双边出口管制对话机制向各有关国家和地区作了通报。不仅如此,中方还为欧洲企业专门设立了“绿色通道”,并多次就此问题与欧方进行各级别磋商对话。实际情况也证明中国言而有信。2025年上半年有超过六成欧盟企业通过此渠道获得出口许可。近期,德国巴伐利亚州也有多家企业顺利获得进口稀土材料的许可审批。稀土出口从来不是、也不应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

欧方一些人的“稀土焦虑”本质上是认知问题。在他们眼里,无论哪个领域,只要跟中国打交道多了,联系紧密了,就是对中国“依赖”了,有风险了。中欧间的真正问题不在于稀土,而在于欧洲是否能摆脱地缘政治绑架,扭转对华认知偏差,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轨道。近来一些美国舆论吹“中国稀土威胁”的风,欧洲一些人就跟着起舞,这不仅是严重的自我矮化,更是典型的战略糊涂。

个别欧洲政客比着对中国放狠话,更像是政治表演。欧洲企业真的希望使用反胁迫工具吗?一旦欧方真的祭出这一“武器”,中方将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几乎没有悬念。欧洲真正的诉求恐怕在于,与中国就稀土问题达成技术性的解决方案,共同维护产供链稳定。欧方一些人威胁动用“经贸武器”乃至鼓吹“西方盟友联合应对”,不仅与欧洲利益背道而驰,也让人怀疑其实际用意——难道是借机强化“依赖风险”叙事,为推进不受欢迎的经济阵营化、地缘政治化、泛安全化议程铺路吗?

需要指出的是,欧方对中国高科技出口管制审批拖沓、程序繁冗,特别是对芯片、光刻机等产品设限,已严重影响中欧产供链稳定。如果欧方真的致力于维护产供链稳定,应当在这些方面多下点功夫。《环球时报》在今年7月发表社评指出,稀土应成中欧关系“黏合剂”而非“绊脚石”,如何在出口管制项下建立法律上可行、对等的制度性安排,才是中欧双方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中欧产供链稳定,也将对国际社会释放积极信号。一味炒作“摆脱对华依赖”,不仅为中欧务实合作蒙上阴影,也无益于欧洲自身解决其“竞争力危机”。

0 阅读:13
环球网

环球网

环球网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