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向外界宣称,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原定于11月1日生效加征100%关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0-28 14:48:23

美国财长贝森特向外界宣称,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原定于11月1日生效加征100%关税的计划美国方面已经不在考虑,因为中美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磋商得非常成功。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10月26日的表态,像是给今年持续紧绷的中美关系按下了暂停键。 那个悬在头顶的100%关税威胁,突然间“实际上已不在考虑之列”了。但这并不是单方面的妥协,更不是故事的结局。 透过这次吉隆坡磋商的迷雾,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场简单的交易,而是三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杠杆在台面下的激烈碰撞。 有些牌,从打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收回,因为它更像一个虚张声势的幽灵。美国这次挥舞的关税大棒就是如此。 特朗普政府一边高调威胁,另一边,其商务部却悄悄地为那些无法替代的商品开了后门。 这般自相矛盾的举措,犹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其政策的孱弱。它在逻辑的碰撞中尽显漏洞,充分暴露出内在的无力与不堪。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始于2018年的贸易战打了七年,美国的全球贸易窟窿反而从没这么大过,直接飙升到了1.2万亿美元。中国于美国总逆差中的占比,经历了显著变化。 往昔近乎占据半壁江山,如今却急剧下滑,被“腰斩”至不足四分之一,凸显经济格局之变迁。数据不会说谎,这足以证明问题的根子并不在中国。 再搬出所谓的“芬太尼税”这种缺乏法理依据的筹码,更像是在底气不足时凭空造牌,虚张声势。 与美国的虚构杠杆相比,中国的底气,从来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长在全球产业链里的。美国一直想搞“中国+1”,试图扶植新的供应链中心。可现实呢? 越南从中国进口的零部件占比从28%升到了33%,墨西哥也从18%爬到了20%。 那些自诩为“替代者”的存在,非但未能摆脱对中国供应网络的依赖,反而在发展进程中愈发倚重,凸显中国供应网络在全球经济体系中难以撼动的地位。 这种依赖性的根源,在于中国制造业的庞大体量,其产值已经超过了G7国家的总和。从柬埔寨的工厂都有三成产能回流东莞就能看出,这个引力中心的位置难以撼动。 更别提那张无需言明的王牌——稀土。 中国把控着全球近七成的供应,此乃美国军工与半导体产业之命脉所在。这一关键的供应格局,深刻影响着美国相关产业的发展走向。 中方没有把这当作交易筹码,而是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来考虑推迟许可制度,这本身就展现出一种战略从容。 归根结底,左右双方决策走向的,隐匿着一只无形的手,那便是时间。它于无声处施加影响,悄然推动着抉择的天平。 于特朗普政府而言,时间已极为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流逝,紧迫之感如影随形,容不得他们有丝毫的懈怠与拖延,必须争分夺秒应对诸多事务。 中期选举的钟声已经敲响,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在前九个月暴跌近三成,农业州的选票不能不要。 故而,关税“暂停”释放出的积极信号,不过是一种政治权宜之策,其目的在于安抚选民,缓解选民的不满情绪,以获取政治上的短期利益。 贝森特所言“effectively off the table”,这般模糊措辞堪称精妙。其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为自己预留了充足的转圜余地,尽显言辞间的狡黠与自保之智。 反观美国团队内部,鹰派官员卢特尼克因搞小动作被边缘化,总统特朗普和国务卿鲁比奥在贸易与台湾问题上释放着矛盾信号,显得步调混乱。 而何立峰、李成钢率领的中方代表团则始终表现得稳定且专业,李成钢会后那句“美方立场强硬,中方维护利益坚定”的表态,冷静又克制。 所以,吉隆坡的这场关税“休战”,本质上是虚构杠杆在实体杠杆面前的失效,也是短期的政治时钟向长远的战略时钟做出的暂时妥协。 它为美国国内政治争取了喘息之机,但并未改变大国博弈的根本格局。 等到未来的APEC会议上,真正的较量仍会继续。毕竟,任何脱离产业现实的政治操弄都难以持久,通往谈判桌的唯一通行证,最终还是实力。 信息:贝森特:美方“不再考虑”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2025年10月27日 08:01来源: 环球时报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月鹿一鹿前进

月鹿一鹿前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