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国网友说世界上有两个骗子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美国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其实早已名不副实、外强中干。中国明明很强大,某些方面已经领先世界,可非要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要我说,这位德国网友还是不太了解中国和美国。 先说说美国,这个整天把“世界最强大、最富裕”挂在嘴边的国家,如今早就成了纸糊的老虎,表面光鲜内里全是窟窿。 202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总额已经超过36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而当年的财政赤字就高达1.83万亿美元,比上一财年还涨了8.1%,相当于每天都要花出去50多亿美元的冤枉钱。 这些钱大多用在了不断膨胀的国防开支和债务利息上,真正花在民生上的比例少得可怜,所谓的经济增长,全靠居民消费硬撑,2024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长,个人消费支出贡献了大半,但到了四季度,消费拉动作用已经开始下滑,IMF都预测2025年美国经济增速会降到2.2%。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的通胀看似在回落,实则黏性十足,2024年11月的黏性核心CPI还同比增长3.87%,远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超市里的牛奶、面包价格比几年前高出不少,普通家庭买菜都得精打细算,所谓的“富裕”更像是少数人的专属福利。 民生领域的惨状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美国西海岸的华盛顿、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三州,无家可归者数量已经达到16.8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1.9万人,西雅图的公园、桥下到处都是非法搭建的流浪者居所,他们得常年跟警察“打游击”。 就连号称全球最繁华的纽约,地铁里也成了流浪者的避难所,2024年12月还发生了无证流浪者在地铁车厢纵火焚烧乘客的惨案,即便推出了地铁安全计划,犯罪率只降了10%,通勤者依然每天提心吊胆。 这样的国家,一边喊着“最强大”,一边连自己国民的基本居住和出行安全都保障不了;一边标榜“最富裕”,一边靠借债度日,连银行都扛不住倒闭,说它外强中干真是一点都不冤枉。 再看中国,这位德国网友觉得中国明明强大却自称发展中国家是“骗人”,其实是没搞懂中国的发展逻辑。 中国的强大确实有目共睹,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里名列前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空间站在太空稳定运行,这些成就放在全球都是顶尖水平。 但中国从没想过用这些总量上的成就来掩盖发展中的短板,反而一直清醒地定位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这背后全是实打实的国情。 2024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95749元,换算成美元还不到1.4万,远低于发达国家3万美元的普遍门槛,甚至还没达到世界银行认定的高收入国家下限。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很突出,2024年东部地区人均GDP达到12.4万元,而西部地区只有7.5万元,东北地区更是低至6.7万元,东部和中西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虽然在缩小,但依然存在明显差距。 城乡之间的发展鸿沟也没完全填平,202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还有2.34,城乡消费支出比值1.79,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医疗教育资源跟城市比还有不小差距,脱贫地区虽然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但底子薄、基础弱的问题还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解决。 产业结构上,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很多高端制造业的核心零部件依然依赖进口,产业链整体还处在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的过程中,航空发动机、高端芯片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还在攻关。 中国还有近3300万脱贫人口务工,上千万家庭等着老旧小区改造,很多农村地区的养老、医疗保障水平还需要提升,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发展任务。 中国自称发展中国家,不是谦虚,更不是骗人,而是对14亿人口的基本国情有清醒认知,知道总量强大不代表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成果,知道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补短板、强弱项。 这种定位不是为了藏着掖着,而是为了不骄不躁,继续把精力放在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毕竟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在国际上争一个“发达国家”的虚名。 美国的“骗”是自欺欺人,把纸面数据和霸权当成实力,却掩盖不了内部的民生凋敝和经济风险;中国的“不说”是务实清醒,明明有了不少拿得出手的成就,却依然正视发展中的不足。 这位德国网友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看透两个国家的本质,才会有这样的误解。 其实说白了,美国是打肿脸充胖子,硬撑着“超级大国”的架子,而中国是闷头过日子,不想被虚名绑架,只想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两种选择背后,是对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的不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