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 “刑期” 已到!从李成钢口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刚刚结束在吉隆坡的中美经贸会谈已经取得了初步共识,中美贸易之战不出意外会在近期落幕。 “在磋商之中,中美经贸团队彼此始终相互尊重,磋商平等地进行。”当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在吉隆坡向世界宣告这一原则时,一场看不见的贸易硝烟终于显现消散的曙光。 这次吉隆坡会谈持续了两天,李成钢在会后的记者会上提到,中美双方在半导体产业、农产品贸易等多个关键领域达成初步共识,其中就涉及到对荷兰等欧洲国家技术出口的相关协调。 这对 ASML 来说可不是小事,2022 年美国施压荷兰政府,要求限制 ASML 向中国出口先进的 EUV 光刻机,当时 ASML 手里还有中国企业 28 台 EUV 光刻机的订单,总金额超过 120 亿欧元,禁令一出,这些订单只能搁置,公司股价半年内跌了 27%。 不仅如此,ASML 依赖的全球供应链里,有 30% 的零部件来自中国企业,禁令导致供应链衔接出现问题,部分机型的交付周期从 18 个月延长到了 24 个月。 荷兰政府其实早就对美国的施压感到不满。荷兰经济大臣施赖纳马赫尔去年就公开表示,单独限制荷兰企业向中国出口技术 “不公平且不现实”,要知道荷兰半导体产业贡献了全国 GDP 的 6.2%,而中国是荷兰第四大贸易伙伴。 2023 年两国贸易额达 890 亿欧元,其中半导体设备和相关技术产品占比超过 40%。美国的禁令让荷兰企业损失惨重,除了 ASML,荷兰恩智浦半导体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也下滑了 18%,原本计划在广东建厂的项目也被迫暂停。 李成钢提到的共识里,有一条特别关键:中美将建立半导体产业对话机制,避免单方面出台技术限制措施,同时尊重第三方国家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利。 这意味着荷兰企业有望重新获得向中国出口先进技术的空间,ASMLCEO 温宁克最近在内部会议上透露,公司已经开始评估恢复对华 EUV 光刻机出口的可能性,一旦禁令放宽,之前搁置的 28 台订单有望在半年内重启交付。 对荷兰来说,这不仅能挽回百亿欧元的损失,还能稳定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就业,要知道 ASML 一家企业就带动了荷兰 12 万个相关就业岗位。 中美贸易战落幕的信号,也让荷兰其他行业松了口气。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材料供应商,过去几年因为中美关税波动,其向中国出口的工程塑料产品成本增加了 12%,失去了不少市场份额。 现在听说中美要缓和贸易关系,帝斯曼中国区负责人已经开始筹备参加明年的进博会,计划推出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型材料。 荷兰农业合作社也在积极行动,荷兰是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中国是其乳制品和肉类产品的重要市场,之前受贸易战影响,荷兰乳制品对华出口量下降了 9%,现在合作社已经开始和中国电商平台洽谈合作,准备扩大对华供应。 不过荷兰也清楚,中美贸易战落幕不代表所有问题都能解决。ASML 虽然可能恢复对华出口,但美国大概率还会保留对部分尖端技术的限制,比如最先进的 3 纳米 EUV 光刻机可能仍不让出口。 荷兰政府已经开始和欧盟其他国家协商,希望通过欧盟层面的产业政策,减少对美国技术限制的依赖,比如加大对本土半导体材料和零部件企业的扶持,计划未来五年投入 50 亿欧元用于半导体产业研发。 李成钢在记者会上还提到,中美双方计划下个月在华盛顿举行第二轮会谈,进一步细化共识内容,届时可能会有更多涉及第三方国家企业的政策出台。 对荷兰来说,这无疑是等待已久的 “解禁” 信号,ASML 的工程师已经开始对搁置的 EUV 光刻机进行维护保养,确保一旦获得许可就能立刻启运。 荷兰《财经日报》最近的调查显示,82% 的荷兰企业希望政府能抓住中美贸易缓和的机会,重新巩固对华市场份额,毕竟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谁也不想再错过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现在中美经贸有了初步共识,荷兰的处境怕是要变。毕竟其针对安世半导体的措施,已影响到全球供应链稳定。美国自身都在关税中承压,会不会为其他议题分散精力?这其中的权衡,确实耐人寻味。 信源:央视新闻 + 2025年10月26日 + 《独家视频丨李成钢:中美就稳妥解决多项重要经贸议题形成初步共识》 每日经济新闻 + 2025年10月23日 + 《重磅!安世中国发声:荷兰总部相关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法律效力,张秋明职务身份保持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