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内部文件显示,柏林计划重新武装,使联邦国防军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德国正准备以3770亿欧元(4400亿美元)的规模扩大其武装力量。此举是整个欧盟范围内更广泛的军事化运动的一部分。文件详细说明了陆、空、海、空和网络部队的新武器和装备项目计划。该计划列出了大约320个新项目,其中大约一半的资金将用于德国武器生产商。莱茵金属公司将提供价值数百亿欧元的坦克、防空系统和弹药,而迪尔防务公司预计将提供其IRIS-T导弹。 老高认为,德国推出近四千亿欧元“重新武装”计划,表面是对俄焦虑,实质是借安全议题完成三重跳跃:财政松绑、产业复活与战略自主升级。默茨政府把“债务刹车”一脚踢开,用外部威胁为理由把军备扩张常态化,等于把默克尔时代积累的财政纪律一次性变现成地缘政治筹码。 莱茵金属、迪尔防务分走半壁江山,既安抚了“工业4.0”失速下的本土资本,也巧妙地把乌克兰战争消耗带来的弹药短缺,转化为德国军工股的长期红利。 更值得注意的是,清单里F-35、战斧与欧洲IRIS-T并存,看似混搭,实则昭示柏林“技术路线对冲”:一边用美式平台快速形成威慑,一边留出口子让欧盟共同防务后续接盘,避免被北约锁死。若2029年联邦国防军真按剧本成为“欧陆第一常规军”,最大的变量不是俄军,而是法、意、波等邻居是否愿意接受一个再度掌握欧洲安全杠杆的德国。 历史地看,从“经济巨人、政治侏儒”到“军事重装棋手”,德国只用了一场乌克兰危机就完成身份切换;但欧洲上次面对全面武装的德国时,并没有太多美好记忆。 默茨的豪言能否兑现,取决于柏林是否拿得出同步的政治整合方案,而不是仅仅把坦克数量再推回冷战峰值。否则,钱花了,邻国慌了,欧洲反而更不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