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研究显示,地球约每270年会出现一次“小冰河期”,这一气候周期成为中国王朝难破300年的重要推手,明朝便是典型案例。
明朝后半段遭遇长达70年的小冰河期,天启、崇祯年间灾害频发:陕西、山西等地土地干裂,庄稼绝收;松花江结冰提前、黄河封冻成常态,连福建都有冻死人的情况。
天灾引发连锁反应:百姓无粮可吃,官府粮仓空空却照收赋税,最终逼得民众与士兵铤而走险。张献忠、李自成等起义势力借饥荒壮大,而明朝刚性的政治架构“耐寒指数”极低,赈灾银不足、调兵迟缓,完全扛不住气候压力。
纵观历史,汉、唐、明、清等王朝均受此气候周期影响。清朝虽因入关时恰逢冷期尾巴暂避一劫,但后期仍因制度问题与时代变革走向终结。王朝兴衰看似是人祸与政治问题,实则背后常藏着“冷灾”这只无形的手,打乱全盘节奏,最终导致崩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