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年,嘉靖决定处斩严世蕃,严嵩跪了数天,也没见到嘉靖。回家后,严世蕃非但不

风景繁华 2025-10-27 01:56:04

1565年,嘉靖决定处斩严世蕃,严嵩跪了数天,也没见到嘉靖。回家后,严世蕃非但不害怕,反而还很高兴,鼓掌喊道:“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想用金银珠宝收买言官,改变自己的罪名。[大侦探皮卡丘] 嘉靖四十四年,已是高龄的严嵩在宫门外长跪数日,想为狱中的独子严世蕃求情。 宫门始终紧闭,嘉靖皇帝没有召见他,数天后,老迈的严嵩被家丁扶着回府,而严世蕃在狱中却显得异常镇定。 这对父子曾掌控朝政二十多年,严嵩官至内阁首辅,严世蕃虽无功名却身居工部左侍郎,时人称他为“小丞相”。 严嵩的得宠源于他擅长撰写青词,这正合嘉靖皇帝修道的心思。 严世蕃靠父荫入仕,却比父亲更懂权术,他能准确揣摩皇帝心意,甚至代父处理政务。 朝中大臣都知道,想升官就得先过严世蕃这关,送的礼越重,官升得越快。 当御史邹应龙和林润接连弹劾严世蕃,嘉靖下令将他逮捕入狱时,严世蕃反而松了口气。 他家产丰厚,抄家清单触目惊心,严世蕃盘算着用银子打通关节,他还有个更狠的招数。 严世蕃让人把风声放出去,暗示审案官员往“陷害杨继盛、沈炼”这些旧案上查。 这些案子当年都是嘉靖皇帝亲自批复的,爱面子的皇帝绝不会承认自己判错了案。只要案子查到这些旧事,多半就不了了之。 但大学士徐阶看透了这个计谋,他指点审案官员避开旧案,转而列出三条新罪状,勾结倭寇图谋不轨,私自训练武装,在风水宝地上僭越建造府邸。 嘉靖皇帝这些年最怕倭寇和谋反,而严世蕃恰好在这两件事上都有把柄。 更让皇帝不能容忍的是严世蕃的狂妄,他曾夸口说朝廷都没他家富有,连未来的裕王都得向他行贿才能拿到赏赐。 嘉靖皇帝朱笔批下“速正典刑”四个字,严世蕃还没等到秋后问斩的惯例,就被押赴刑场斩首。 他与同案的罗龙文在狱中得知判决后相顾大哭。 嘉靖杀了儿子却放过了父亲,严嵩被削官为民,回到江西老家。这个决定背后有皇帝的深意。 严世蕃的贪婪和僭越已经威胁到了皇权,必须杀。 但严嵩是嘉靖亲手提拔并宠信二十年的老臣,杀他等于承认自己看错了人、用错了人,这是极度自负的嘉靖无法接受的。 严世蕃被斩,家产全抄,严嵩在失去独子后流落乡间,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首辅最后“寄食墓舍以死”,晚景凄凉,无人问津。 御史邹应龙和林润的弹劾值得一提,在严氏父子权倾朝野时,敢于站出来揭发他们需要极大的勇气。 邹应龙上书前甚至准备好了棺材,做好了殉身的打算。这种监察官员的存在,是明代政治制度中为数不多的纠错机制。 徐阶曾经在严嵩手下隐忍多年,看似逆来顺受,实则一直等待时机。 当机会来临时,他精准地把握住了皇帝的心理,以“通倭”和“犯上”这两项大罪扳倒了严世蕃。 权力必须有边界,当权力失去约束,当臣子的财富和势力超过了君主能容忍的限度,灾祸就不远了。 严世蕃的致命错误在于他以为钱能解决一切,却不知道真正要他命的不是罪行本身,而是他僭越的野心触碰了皇权的底线。 在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体系里,皇帝的好恶决定了臣子的生死,而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严嵩晚年寄食墓舍,饿死荒野的结局令人唏嘘。 这个曾经呼风唤雨的权臣,最后连一个体面的葬礼都没有。 权力的过山车就是这样,巅峰时万人敬畏,跌落时无人问津。这或许是历史留给后人最深刻的警示。 网友热评: “严世蕃就是作死的典型!家里金山银山还不够,非要挑战皇权底线。嘉靖能忍他贪,但绝不能忍他惦记自己的龙椅。徐阶这招‘通倭谋反’真是绝杀,直接戳中皇帝肺管子!” “严嵩父子简直是古代版‘职场翻车教科书’,老板让你背锅可以,但你不能真把自己当二老板!严世蕃错在太嚣张,连太子都敢拿捏,哪个领导能忍?” “查贪官还得靠内部人!徐阶在严嵩身边卧底多年,一招致命。不过嘉靖才是最大赢家:用严嵩敛财二十年,最后杀子抄家充国库,自己还落个‘圣明’名声,高啊!” “严世蕃临死前还想用钱摆平,结果徐阶直接扣上‘反贼’帽子笑死!这剧情比宫斗剧还刺激:贪污罪皇帝可能装瞎,谋反罪必须死,古今通用!” 如果严世蕃活在今天,他的结局会不同吗?是照样被严惩,还是能用财富和关系网再次脱身?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信源: 《明史》

0 阅读:0
风景繁华

风景繁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