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懒”对联,下联照抄上联,竟成经典绝对流传至今 上联和下联一模一样的对联

熹然说历史 2025-10-26 23:51:44

史上“最懒”对联,下联照抄上联,竟成经典绝对流传至今 上联和下联一模一样的对联,你见过吗?明代有这么一副奇葩对联,上下联字字相同,当时被人笑话是”最懒”的对联,连作者的儿子都看不懂。可谁能想到,就是这副看似敷衍的对联,后来却被文人们奉为”千古绝对”,流传至今。这对联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正德十六年,徐渭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衰落的官宦之家。他的母亲是父亲晚年纳的妾,徐渭出生才百日,父亲就去世了。十岁那年,生母被正室赶出家门,十四岁嫡母也去世了,徐渭只能跟着大他三十多岁的哥哥过活,日子过得相当憋屈。 好在徐渭天生聪明,六岁读书就能日诵千言,十岁时模仿扬雄的《解嘲》写出《释毁》,乡里都叫他神童。二十岁考中秀才后,徐渭踌躇满志准备科举入仕。可接下来的二十多年,他连考八次乡试,次次落榜,连举人都没考上。二十五岁那年,家产被豪绅霸占,次年妻子病死,真是雪上加霜。 走投无路的徐渭只能开私塾教书糊口。三十三岁那年,浙闽总督胡宗宪看中他的军事才能,招他当幕僚。徐渭为抗击倭寇出谋划策,还替胡宗宪写了《进白鹿表》,竟得到皇帝赏识。那段时间是徐渭一生中最风光的日子,他在绍兴买地盖房,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可惜好景不长。嘉靖四十三年,胡宗宪因严党问题被抓,不久在狱中自杀。这个消息把徐渭吓坏了,他担心自己也会受牵连,精神开始出问题。徐渭先后九次自残,用锥子刺耳朵、用斧头砸脑袋、用锤子砸肾囊,每次都血肉模糊却没死成。嘉靖四十五年,精神失常的徐渭怀疑继妻不忠,失手将她打死,被判入狱。 在狱中坐了七年牢,直到万历元年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五十三岁的徐渭才被放出来。出狱后他不再想功名的事,靠卖字画过日子。徐渭脾气古怪得很,手头有钱就不作画,等到揭不开锅了才肯动笔。那些当官的坐轿子来求画,他偏不给;普通老百姓拿碗粗饭来换,他倒爽快答应。 徐渭和儿子徐枚的关系一直不好,经常吵架,一气之下他搬出去独自住。但毕竟是亲骨肉,徐渭惦记着儿子不爱读书,就写了这副对联送给他:“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儿子看了一头雾水,心想父亲是不是老糊涂了,上下联一个字不差,这算什么对联?他随手把对联扔在一边,再也没放在心上。 这副对联传出去后,很多人也觉得莫名其妙,有人说徐渭江郎才尽,有人说他偷懒敷衍。可饱学之士仔细研究后,才发现其中的妙处。原来这对联巧在”好”字的读音上。上联第一个”好”读hǎo(三声),意思是适合、良好;第二个”好”读ho(四声),意思是喜欢。下联正好相反,第一个读ho,第二个读hǎo。 完整读来应该是:好(hǎo)读书不好(ho)读书,好(ho)读书不好(hǎo)读书。意思就很清楚了:年轻时正是读书的好时候,眼明手快记性好,可惜不懂珍惜,不喜欢读书;等到年纪大了,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想好好读书了,却已经眼花耳聋,力不从心,不再是读书的好时候了。 这其实就是徐渭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在劝儿子。他年轻时一心想着科举当官,虽然读了很多书,却都是为了应试,没能真正静下心来充实学问。等到中年入狱,晚年贫困,这才明白读书求知的真谛,可惜时光已逝。这副对联利用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看似下联照抄上联,实际上意思完全不同,构思巧妙至极。 文人们纷纷叫绝,称这是”千古绝对”。可惜徐枚明白父亲的苦心时,徐渭已经不在人世了。万历二十一年,七十三岁的徐渭在极度贫困中去世,死时身边只有一条老狗陪伴,床上连草席都没有。 徐渭一生坎坷,八次科举落榜,入狱七年,晚年赤贫。但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却照耀千古。他开创了泼墨大写意画派,成为”青藤画派”鼻祖。清代画家郑板桥说愿做”青藤门下走狗”,近代画家齐白石也自叹不如。那副”最懒”的对联,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提醒着一代又一代人:光阴似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副对联的妙处,就在于用最简单的文字,说出了最深刻的道理。徐渭用自己坎坷的一生告诉我们,读书要趁早,别等到老了才后悔。你现在还记得小时候不爱读书被长辈唠叨的场景吗?如今回想起来,是不是有点理解当年他们的苦心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0 阅读:52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