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升阳容易、降阳难,今人却相反,中医教你两味药,升阳不上火中医认为:阳气的“

飞翔说健康 2025-10-26 23:13:56

古人升阳容易、降阳难,今人却相反,中医教你两味药,升阳不上火

中医认为:阳气的 “升” 与 “降” 需顺应规律:白天升发以供给活力,夜晚沉降以滋养脏腑。

古人生活多顺应自然,饮食清淡、劳作适度,阳气升发有良好基础,但夜晚缺舒适避光环境,无便捷助眠法,阳气难沉降。

而现代人常熬夜、久坐、饮食生冷油腻,还总被压力困扰,导致阳气生成不足、升发受阻,反而变成 “升阳难、降阳更乱”。

很多人知道自己阳气不足,就跟风吃人参、鹿茸等强效补药。但现代人多有 “虚不受补” 的问题 ,要么经络不通,补进去的阳气瘀滞在体内导致上火;要么脾胃虚弱,没法吸收补药的药性,反而加重脾胃负担。

其实,今人升阳难,并非阳气 “补不进去”,而是没找对 “疏通 + 补养” 的节奏。今天,秦医生教你两味药,帮你温和升阳,补一身阳气还不上火。

第一味药:桂枝 —— 通经络、助阳气向外升发

很多人总觉得手脚发凉、白天没精神,哪怕穿得厚也暖不起来,这是阳气被 “堵” 在体内,没法顺畅升到四肢末端的表现。桂枝这味药,恰好能解决 “阳气不通” 的问题。

它性温,核心作用是 “温通经络”:能把体内的阳气疏通到四肢、体表,改善手脚冰凉、畏寒的症状;同时,它还能轻微 “发散”,能解决因久坐、情绪差导致的气血不畅,让阳气顺着经络自然升发。

日常可以取 3-5 克桂枝,搭配 3 克生姜、2 颗大枣,加适量水煮 15 分钟,代茶饮用。生姜能辅助桂枝温阳,大枣可健脾护胃,避免桂枝温燥伤胃。

不过要注意,桂枝性温,要是本身容易上火,或有咽喉红肿等热性症状的慎用,以免加重热象。

第二味药:黄芪 —— 补脾气、为阳气升发 “打基础”

现代人升阳难,还有个关键原因:脾胃功能弱。中医认为 “脾为阳气生化之源”,脾胃负责把食物转化为气血阳气,若脾胃虚,阳气就像 “没了源头的水”,再怎么通经络,也难以持续升发。

这时就需要黄芪来 “补脾气、固阳气”。黄芪性微温,不燥不烈,能直接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让身体生成更多气血阳气;同时,它还能 “托举阳气”,避免阳气因虚弱而 “往下沉”,比如有些人总觉得气短、说话没力气,就是阳气不足、升举无力的表现。

日常可以取 5-10 克黄芪,提前用清水泡 30 分钟,然后与小米一同下锅煮成粥。黄芪的药性会融入粥中,温和补脾胃、升阳气,适合饭后腹胀、大便不成形、气短乏力的人。

不过,黄芪虽温和,但感冒期间不宜使用,以免 “闭门留寇”,让病邪困在体内。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在专业医师的辨证指导下运用。

0 阅读:132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