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央定调:回归民生本位,未来5年房地产走势定了

新浪财经 2025-10-26 14:54:30

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这是房地产首次被明确归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板块,与就业、教育、社保等民生核心领域并列。历经二十余年的风雨跌宕,中国房地产行业终于挣脱了“经济引擎”与“金融产品”的路径依赖,实现了向“民生保障”这一初心的历史性回归。

过去二十年,房地产的定位是国家发展阶段的缩影。在城镇化的洪流中,它曾是无可争议的“经济增长引擎”。拉动投资、带动上下游产业、贡献地方财政,其功不可没。然而,在规模的狂飙中,住房的属性悄然异化。它从满足居住需求的“产品”,日益沦为追逐溢价的“金融资产”。“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模式在催生市场泡沫的同时,也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埋下了隐患。

重磅!中央定调:回归民生本位,未来5年房地产走势定了

2024年以来,中央多次通过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关键场合释放房地产调控信号,"回归民生本位"成为贯穿政策体系的核心主线。这一定调不仅终结了房地产过度金融化的发展路径,更标志着行业进入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转型新阶段。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政策"组合拳"已推动市场显现止跌回稳迹象,而展望未来五年,房地产市场将在民生导向的政策框架下,完成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根本性变革。

民生本位:政策转向的底层逻辑与实践路径

房地产回归民生本位的政策转向,源于对行业发展阶段的深刻研判。经过二十余年高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6%,住房自有率趋于饱和,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居民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日益明显。与此同时,此前"高杠杆、高周转"模式积累的风险逐步暴露,部分房企资金链紧张导致"保交楼"压力凸显,背离了住房的民生属性。在此背景下,中央确立民生本位导向,既是破解当前市场困境的关键抓手,更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政策层面已构建起多层次的实践体系。在需求端,通过"四个取消""四个降低"的组合措施精准发力: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等行政性约束,将契税优惠面积标准从90平方米提升至140平方米,降低首付比例与存量房贷利率,显著降低了购房成本。2024年12月实施的增值税新政,对个人销售2年以上住房一律免征增值税,直接激活了二手房市场流通。在供给端,"两个增加"政策精准补位: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项目,将"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增至4万亿元,既保障了刚性住房供给,又通过货币化安置满足居民改善需求。

更具长远意义的是制度性建设的推进。中央明确提出"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的供给侧改革方向,要求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意味着政策重心从短期市场刺激转向长期民生保障体系构建,为未来五年市场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市场走势:总量趋稳与结构分化的双重图景

在民生导向政策的引导下,未来五年房地产市场将呈现"总量趋稳、结构优化、区域分化"的清晰格局。从核心指标看,商品房销售面积将进入平台整理期,预计年均维持在10亿至11亿平方米区间,较2016-2020年高峰期显著回落,但销售额有望依托产品升级实现温和修复,2030年或回升至12.5-13万亿元区间。这一变化反映了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本质特征。

区域市场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成为未来五年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凭借人口持续流入、产业基础扎实的优势,住房需求仍具韧性。2024年11月,深圳预售新房成交同比增长158.9%,二手房成交创近46个月新高;上海二手房成交量突破2.7万套,创下年度峰值,印证了核心城市的市场韧性。与之相对,部分三四线城市面临库存高企与人口外流的双重压力,市场规模或进一步收缩,去化周期可能延长至20个月以上。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核心城市群将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贡献者,预计三大区域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将保持在58%以上。

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将重塑市场供给格局。随着居民对住房品质要求的提升,绿色建筑、智能社区、适老化住宅等高品质产品成为主流方向。住建部明确提出"抓样板、立标准、建体系、强科技"的"好房子"建设路径,要求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技术,打造不同价位的优质住房产品。这一趋势推动房企竞争焦点从土地储备转向产品力与运营能力,预计到2030年,绿色智能技术应用投资占比将达15%以上,改善型住房占比将从当前的35%提升至50%左右。

模式重构:民生导向下的行业生态变革

回归民生本位不仅重塑市场走势,更将推动房地产行业生态的根本性变革。传统"高杠杆、高周转"模式已难以为继,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具备稳健财务结构、多元业务布局的头部企业将占据优势地位。2024年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资金中自筹资金占比已升至38.7%,较2020年提高9.2个百分点,而国内贷款占比降至12.4%,显示行业对金融杠杆的依赖度显著降低,财务稳健性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双轨制"供给体系的完善将成为行业转型的重要支撑。在商品房市场聚焦品质提升的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推进,预计2025-2030年相关投资规模年均增长6%-8%,2027年前将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600万套以上,带动投资超2.5万亿元。这种"保障托底、市场升级"的双轨模式,既解决了新市民、青年人的安居问题,又满足了居民的改善性需求,实现了民生保障与市场活力的有机统一。

存量市场的崛起将开辟新的发展空间。随着增量市场趋稳,城市更新、存量改造、住房租赁等领域成为新的增长点。预计到2030年,住房租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REITs等金融工具的完善将加速存量资产盘活,推动行业从开发销售向持有运营转型,物业服务、资产管理等增值服务将成为房企新的利润来源,重构行业价值链条。

风险防控与长效发展的平衡之道

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转型,需要在短期风险防控与长期民生保障之间找到平衡。"保交楼"仍是当前政策的重中之重,4万亿元"白名单"项目信贷支持已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全国商品房交付率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有效保障了购房人合法权益。未来五年,政策将持续压实地方政府、房企、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建立健全商品房交付监管机制,从根本上化解交付风险。

预期管理成为稳定市场的关键抓手。2024年10月,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回升2.5个百分点,预期指数回升1.8个百分点,显示市场信心正在修复。未来政策需持续释放稳定信号,通过土地供应与人口需求的动态匹配、房价走势的合理引导,避免市场出现大起大落。同时,需警惕部分城市政策"一日游"现象,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长效机制的完善将为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土地供应方面,将建立与人口流入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核心城市有望增加居住用地供应比例;财税政策方面,房地产税试点可能稳步推进,发挥税收对住房需求的调节作用;金融政策方面,将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下的金融支持体系,既满足合理融资需求,又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站在行业转型的关键节点,中央"回归民生本位"的定调为房地产市场指明了发展方向。未来五年,房地产将告别规模神话,在民生保障的轨道上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对于购房者而言,市场的理性回归意味着更优质的住房产品与更合理的价格区间;对于房企而言,转型阵痛中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当住房真正回归其居住本质,房地产行业才能真正成为保障民生、支撑经济的稳健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5 阅读:7418

评论列表

美少女壮汉

美少女壮汉

5
2025-10-27 05:41

说白了就是反过来了,以后是围绕优质社区建设配套服务,医院,学校,商场,公交地铁站的建设规划。

甜栗子

甜栗子

2
2025-10-27 05:07

首套房只还本金不还利息,这样一下子不就解决了消费问题了吗[捂脸哭]

蔷薇花开

蔷薇花开

2
2025-10-27 04:13

还有发展吗?6亿栋住宅,140亿套,还有二亿不动产

江然

江然

2
2025-10-27 08:31

没有房子的以后估计跟新房,好房没有缘分啦,搞点便宜的老小区,小房子

南康

南康

2
2025-10-27 10:05

手上4套空房能租出去吗[捂脸哭]

村里一把手

村里一把手

2
2025-10-27 01:52

6亿有 农村房子 茅房 茅草屋 商铺 等[doge] 商品房只有2.38亿套

王禹偁

王禹偁

2
2025-10-27 04:44

高质量的新房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存量房(二手房)刚需目前是个机会。

学着长大,M…

学着长大,M…

2
2025-10-26 19:45

你确定是上住建部官网看的?

摆摊卖回忆

摆摊卖回忆

2
2025-10-27 07:37

就说你们听风就是雨,说的是6亿栋房子,到你这里成了住宅,这里包括商业楼

leile

leile

2
2025-10-27 06:51

包括所有楼,也一点不少

普通市民小刘

普通市民小刘

1
2025-10-27 06:51

上海建工是不是在布局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啊,国内首家布局

qqhowareyou

qqhowareyou

1
2025-10-26 14:59

往底部走,到了底部就一直横盘

轰焦冻是我哒

轰焦冻是我哒

1
2025-10-27 05:28

我刷十四五怎么出来了这个玩意?房地产已经是冢中枯骨了,除了吃饭没有刚需,租房私立也能过很好的生活[红脸笑]

蜜凝思

蜜凝思

1
2025-10-27 10:56

你这跟当初说房价一直会涨的人是一类人。

徐欣

徐欣

1
2025-10-26 17:32

可以拆一亿栋自建房,这样就有三亿农民进城

小春

小春

1
2025-10-27 16:02

就是以后重点围绕医院、地铁、高铁、学校、政府单位、机关单位建设房地产,放弃偏僻的地方。

走在雪地上的猫

走在雪地上的猫

1
2025-10-27 03:29

之前不就说了嘛,房子再涨很难[抠鼻]

龙猫肚肚

龙猫肚肚

1
2025-10-27 07:15

不会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带动房价

一个小垃圾

一个小垃圾

1
2025-10-27 02:20

6亿栋住宅,2亿栋不动产,住建部公布。140套保险公司主持人报告中说的。

Medlar

Medlar

1
2025-10-26 20:42

140亿套?平均每人十套房?

东木

东木

1
2025-10-27 07:26

还有没有官方数据说这个数,6亿里传的是房子,包括城乡住宅和非住宅房子,脑子用起来想问题

哒。頭漁?

哒。頭漁?

1
2025-10-26 20:29

包括农村自建房加上商业工业办公等6亿栋多?还有这个是野榜数据,没有官方说过这个

club_thf7395306

club_thf7395306

2025-10-27 12:49

国家应出台政策,把城镇老,矮,破的房子,根据产权人意愿同意,成本共摊原则,拆除老旧,集约新建,不仅能改善百姓居住条件,而且能腾出大片空置土地进行美化,功能改造,舒解城市建筑密度,并能把地产全链条产业焕发第二春,具有重大意义

行远

行远

2025-10-27 10:06

真想保障跟改善,就免费,人均,交通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