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老周近日唏嘘:其侄子小杨原定11月中旬的婚宴突遭取消,请帖已发,只能挨个致歉——症结在于女方婚前临时加码。 为小杨婚事,老杨夫妇倾尽半生:全款120平婚房、22万家用车、18.8万彩礼,连装修、家具算在内,近200万掏空积蓄,老杨曾冒寒冬卖老房,妻子省出“应急钱”不买新衣。订婚时双方约定:房产不加女方名,婚前买三金。 上周挑三金时,女方突然改要五金(多花三四万),小杨提议商量,女方却嫌“钱都拿不出”。更甚的是,两人已领证后,女方强硬要求房产证加名,称“不加就是不重视”,否则拒拍婚纱照、搅黄婚宴。 老杨一家只剩5万老人备用金,坦言“不是不给,是寒心”:订婚约定领证就变,妥协一次恐有后续。小杨协商无果,提出“勉强不如不结”,双方闹掰。老杨告知女方父母后,决定取消婚宴,哪怕损失定金、遭议论。 如今不少男孩家庭已转变:愿为婚事付出,但绝不接受“临时拿捏”。他们明白,婚姻需平等尊重,而非单方面索取,比起“凑活结婚”,更怕儿子带着心结过日子。这场取消的婚宴,恰是这种观念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