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曾说:中国的消费率偏低,根本原因在于工资水平的不足,有人认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0-25 21:52:32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曾说:中国的消费率偏低,根本原因在于工资水平的不足,有人认为中国人热衷于存钱而不愿消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唯有将现有的投资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才能真正破解这一困扰国家经济发展的难题。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菜市场里,精挑细选的身影多了;商场里,买一送一的促销牌随处可见;房贷压力下的新衣服,能穿就好,这样的画面反映出一个现实:消费,正变得格外克制,不是大家不想花钱,而是花不起、也不敢花。   工资虽有增长,但总赶不上支出的脚步,从东莞的工厂到上海的写字楼,许多人发现,账本上的数字变得更加捉襟见肘,房租、教育、医疗这些绕不开的支出牢牢占据了家庭预算的大头,留给日常消费的空间越来越小。   收入少是一方面,支出压力大是另一面,许多人辛辛苦苦一个月,手里剩不了几个钱,想买点东西时,总要算一算值不值得,房贷压顶的年轻人,眼看工资的七成都进了银行账户,心里难免打鼓,消费少的背后,其实是生活压力的真实映照。   消费市场的冷清,不只是眼前的短期现象,更是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在集中暴露,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政府和企业大规模投资拉动,修路、建厂、盖楼,这些大项目一度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让居民的收入分配比例长期偏低。   数据显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占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企业和政府却拿走了更多的“蛋糕”,工资少、储蓄多,这样的模式下,消费市场自然难以活跃起来,更让人揪心的是,有些家庭即便有储蓄,也不敢轻易动用,因为随时可能需要应对意外。   和国外相比,中国的消费比例确实偏低,很多发达国家的消费占经济总量的比例高达八成,而中国只有五成多,即使收入水平差不多的国家,比如印度和越南,消费比例也高得多,消费不足,不是因为中国人不想消费,而是因为社会保障网还不够牢固。   生病了怕没钱看,孩子上学怕负担不起,退休了担心养老没保障,这些担忧让许多人不得不攒钱应急,教育、医疗、住房,这三座“大山”压得不少人喘不过气来,尤其是一些灵活就业者,收入不稳定,社保覆盖不足,想花钱时总得留个心眼儿。   近年来,消费券、促销活动等刺激消费的措施层出不穷,但这些只能解一时之渴,长期来看,要让消费真正活跃起来,必须找到症结,彻底改掉“重投资、轻消费”的老毛病,经济发展的方向,得从投资为主转向关注民生,让居民的“口袋”真正鼓起来。   工资涨得慢,消费就提不起来,要想改变这个现状,收入分配就得动大手术,企业赚的钱不能光给股东分红,政府也不能把资源都砸在基建项目上,把更多利润分给劳动者,让居民能多拿一些“蛋糕”,才是解题的关键。   收入高了,消费的动力才会更足,不过,光把钱发到手里还不够,还得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社会保障网得织得更密一些,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养老这些领域,政府该花的钱不能省,孩子上学不再需要昂贵的补课费,大病治疗有医保兜底,老了有保障房可住,这样的生活环境,谁还会担心消费?   消费也需要新的增长点,过去,购物的场景集中在商场和超市,如今,线上消费、绿色消费等新模式正逐渐兴起,政府和企业应该抓住这些机遇,创新消费场景,把新需求转化为新的增长动力,比如,发展数字经济,让消费更加便捷;支持环保产品,让绿色消费成为新潮流。   消费不是“独角戏”,还得和投资互动起来,过去,投资的钱大多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而民生领域的投入却相对有限,未来,应该更多地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下功夫,资源的合理分配,不仅能改善居民生活,还能带动消费的全面升级。   消费活跃起来,经济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居民敢花钱,企业订单就会增加;企业赚了钱,就能更好地解决就业;就业稳定了,收入自然也能跟着提高,这样的正向循环,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正动力。   消费并不意味着铺张浪费,理性、环保的消费观念同样重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兼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从菜市场的一斤猪肉到数字经济的一次点击消费,每一笔消费,都是经济发展的“燃料”。   虽然眼前的困难不少,但中国的消费市场依然充满潜力,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多样化的消费模式,正在为经济转型提供新的动力,只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消费的引擎一定能重新轰鸣起来。   信息来源:刘元春:解决消费率过低问题,关键是政府要从投资型转向服务型政府——人大重阳网    

0 阅读:54

评论列表

三石老范

三石老范

1
2025-10-26 01:37

消费和收入是有关系的,我2000年大学毕业前,每个月450块,工作了开始3500工资,每个月大约花1500左右,不算房租,后期工资涨到1万了,一般一个月各人零花2500,再后来2万一般花4000,你总不能赚3500就要花4000吧,那不是要当老赖的节奏吗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