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突然宣布了 10月25日,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州长格拉德科夫突然发布消息,称当地水库大坝遭到乌克兰武装部队袭击并受损,这事儿一下子就把国际社会的目光拽回了俄乌冲突的前线。格拉德科夫警告说乌军可能还会再次动手,万一真把大坝彻底摧毁,临近哈尔科夫州方向的河滩地和居民点可就要遭殃了,洪水威胁下约有1000名居民的正常生活可能被打乱,当地政府已经建议这些居民提前往临时安置点转移。不过乌克兰方面到现在还没吭声,这让整个事件蒙上了一层罗生门的色彩。 首先啊,这已经不是别尔哥罗德的水坝第一次成为焦点了,早在今年4月份,俄军就曾尝试用FAB-3000重磅炸弹去炸另一座水坝,结果炸弹准确命中,大坝却愣是没被完全炸毁。当时就有专家分析,说很多水坝在建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抗攻击能力,从外部很难彻底破坏,除非是拿到详细图纸在内部关键点安装炸药。所以这次乌军到底是用了什么手段造成损伤,俄方说可能是海马斯导弹,但具体损伤程度双方说法还不一样,这里面技术细节的差异其实藏着不少玄机。 其次,炸水坝这种操作在俄乌冲突中已经不是头一回了,最典型的就是2023年卡霍夫卡水坝被炸事件,当时俄乌双方互相指责,都说是对方干的。但这次别尔哥罗德大坝被袭击,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玩味:之前俄军投掷3吨炸弹都没炸垮的水坝,现在据说被乌军打击后就受损了,而反过来乌克兰方面曾声称俄罗斯方面在2023年使用“海马斯”火箭弹就造成了卡霍夫卡大坝的溃决,这两种说法放在一起看,不禁让人怀疑到底谁在撒谎,因为3吨炸弹的破坏力显然比90公斤战斗部的火箭弹大得多,这种矛盾背后可能隐藏着信息战的核心密码。 说白了,水坝作为民生基础设施,一旦被破坏,最终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像卡霍夫卡大坝被毁后就引发了扎波罗热地区的蝗灾,原来肥沃的“欧洲粮仓”现在面临荒漠化威胁,老百姓田里的庄稼被蝗虫啃个精光,这种连锁反应最后都是普通人买单。现在别尔哥罗德大坝被袭击,约1000名居民面临转移,这不仅仅是军事较量,更是一场人道主义考验,战争之下生态防线的崩塌有时候比军事防线崩溃更致命。 不过有个问题我一直没想明白:如果炸水坝真的像某些专家说的那样需要内部精确爆破才能实现,那么别尔哥罗德这座大坝究竟是谁炸的?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动手?是不是冲突要升级的信号?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次大坝受损背后,到底是战术需要还是另有隐情?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夜航有序
这又是鹅秃蹩脚的剧本!这和同时袭击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油库的剧本如出一辙!更像莫斯科剧院恐袭那样蹩脚!鹅秃是不是抽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