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真正战争”,才刚刚开始!很多人以为,俄军还在用坦克“填线”。错了!真相

烟雨评社 2025-10-25 11:51:24

俄罗斯的“真正战争”,才刚刚开始!很多人以为,俄军还在用坦克“填线”。错了!真相是,他们已经停止攻击“肢体”(坦克火炮),转而开始猎杀“大脑”——仅在一天之内,就端掉了乌军48个无人机指挥所! 得先弄明白,无人机指挥所对乌军有多重要。现在的俄乌战场早就是无人机主导的 “低空战场”,乌军的侦察、通信、精确打击全靠无人机串联,而无人机指挥所就是串联这一切的核心节点,小到班组级别的战术配合,大到营级的火力调度,都得靠它来指挥。 之前乌军能靠少量无人机精准打击俄军装甲目标,就是因为这些指挥所藏在战线后方,靠着加密通信链路实时传递目标信息。但俄军这次的打击,直接戳中了乌军的要害。 俄军能一天端掉 48 个指挥所,靠的不是瞎蒙,而是一套成熟的 “侦察 — 打击 — 评估” 闭环系统。他们先用 “猎户座” 察打一体无人机在高空盘旋侦察,这些无人机搭载的红外热成像摄像头能穿透伪装,捕捉到指挥所设备运转时的热源信号。 发现目标后,无人机把坐标实时传回地面指挥中心,操作员再调度 “天竺葵”-3 自杀式无人机发起攻击。这种喷气式无人机能飞到 9000 米高空,俯冲时速可达 800 公里,还能携带热压炸药,就算指挥所藏在混凝土掩体里也能被摧毁。 俄国防部就曾公布过类似案例,西部集群部队靠无人机定位后,用航弹精准摧毁了乌军藏在掩体里的指挥所。 更关键的是俄军的无人机 “狼群” 战术,这才是猎杀 “大脑” 的关键杀招。所谓 “狼群” 战术,就是上百架无人机协同作战,由一架领航无人机充当中继器,接收指令后分配给其他无人机,从不同方向和高度同时发起攻击。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孔德拉季耶夫透露,一次攻击最多能出动 200 架无人机,即便 25% 被击落,剩下的 75% 也能确保击中目标。 面对这种饱和攻击,乌军的防空系统根本顾不过来,指挥所的隐蔽优势也荡然无存。而且俄军还会先放 “非洲菊” 诱饵无人机,骗乌军防空系统开机暴露位置,再让真正的攻击无人机趁虚而入。 这种战术转变背后,是俄军对现代战争规律的精准把握。“俄罗斯英雄” 称号获得者利波沃伊少将早就说过,未来战场属于无人机和高精度武器,以前飞机干的活,现在无人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还能避免人员伤亡。 俄军之前确实用过坦克集群推进的战术,但面对乌军的无人机游击战损失不小,现在转而打击指挥中枢,相当于切断了乌军的 “神经末梢”,就算有再多坦克火炮,没了指挥也只是一堆废铁。这种思路和俄军正在列装的 “百夫长” 单兵系统逻辑一致,都是靠信息化装备打通侦察与打击的链路。 乌军显然没做好应对准备。之前他们把重点放在防御俄军的装甲突击上,在前线部署了大量反坦克导弹,却没料到俄军会绕开正面,直接打击后方指挥节点。 有战场消息显示,失去无人机指挥所后,乌军的无人机群成了 “无头苍蝇”,要么找不到攻击目标,要么升空后很快被俄军电子战部队干扰击落。 更麻烦的是,乌军的指挥所大多依托民用建筑隐蔽,俄军打击时会精准定位设备信号,反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平民伤亡,这让乌军的舆论反击也没了着力点。 俄军的技术升级还在持续。保加利亚防务网透露,俄军正在推进 “Cerberus” 蜂群无人机系统,这套系统用光纤通信实现低时延数据传输,抗干扰能力比传统无人机强得多,还能自主决策攻击优先级。 就算部分无人机被摧毁,剩下的仍能继续作战,这种 “冗余容错” 特性让打击效率再上一个台阶。未来这套系统还可能搭载到舰艇、飞机上,形成多域协同打击能力,到时候乌军的指挥系统只会更难藏身。 也正是俄罗斯的这种人员布置和安排,才做到在几场大的战役,能尽可能保存住数量足够多以及作战经验丰富的专业军事人员。不像是乌克兰,把经验丰富的士兵直接送到战场最前线,多少珍贵的老兵就这么白白送给俄罗斯了。 外界终于意识到,俄军之前的坦克 “填线” 更像是迷惑对手的假象,现在猎杀 “大脑” 的打法才是真正的杀招。一天 48 个指挥所的战果,不仅是战术上的胜利,更是对乌军作战体系的精准打击。随着俄军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升级,俄乌战场的态势恐怕还会迎来更大变化。 信源:俄媒:俄用无人机 “狼群” 战术袭击乌军目标_参考消息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