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四中全会公报越品越有味道,最戳人的不是新提法,而是毛主席当年“深挖洞、广积粮、

扬扬妈妈 2025-10-25 10:21:55

看四中全会公报越品越有味道,最戳人的不是新提法,而是毛主席当年“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老战略,在今天被续上了超接地气的新篇。 这老战略可不是随口喊的口号,背后全是实打实的生存智慧。当年毛主席借鉴元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思路,结合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苏、中美关系剧变的局势提出这一主张,每三个字都踩着时代的痛点 。邓小平后来解读得直白:“深挖洞”就是备战,“广积粮”要兼顾备荒与备战,这是经历过延安大封锁的切身体会——当年国民党停发军饷、日军疯狂扫荡,边区连穿衣吃饭都成问题,没粮食没储备,根本撑不过难关 。这种从绝境里熬出的战略,比任何华丽理论都管用。 有人觉得老战略过时了?那是没看懂今天的“新玩法”。先说“广积粮”,早不是当年单纯开荒种粮的路子了。河南洛阳的玉米地里,新型联合收获机装着粮损测试平台,30分钟就能算出“看不见的损失”,2024年三大主粮机收损失率最低才0.93%,比三年前降了近一半 。辽宁铁岭农户用起风干仓,告别“地趴粮”,储粮损失率从10年前的8%压到了3%,这精度可比当年屯粮科学多了 。安徽的面粉厂更绝,一粒小麦能分出11种产品,麸皮做饲料、麦胚做功能食品,连边角料都不浪费,这才是新时代的“积粮智慧”。 “深挖洞”的内涵变得更立体了。当年是挖防空洞防空袭,搞平战结合的人防工事,靠全民防御形成战略屏障 。现在的“洞”藏得更深、范围更广: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搞绿色储粮试点,粮库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这是粮食安全的“地下堡垒”;迈安德集团的浸出器把豆粕残油率压到0.5%以下,一天产能5000吨的生产线能多产8吨油,这是资源利用的“隐形战壕” 。本质没变,都是用扎实准备应对风险,只是工具从锄头变成了智能装备。 “不称霸”的立场更是一脉相承。毛主席当年就拍板,中国再现代化也不称霸,这是刻在战略里的底线 。今天我们搞粮食技术创新,不是为了卡别人脖子,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都认可的“节粮样本”;我们建储粮体系,是为了自己的饭碗端得稳,从不是搞霸权的资本。这种“强而不骄”的底气,比任何宣传都有说服力。 大家发现没?老战略能续上新篇,核心是抓住了“实事求是”的根。当年朱德勘察南泥湾,抓把黑土就敢拍板开荒,毛泽东还特意找老乡问清气候规律才下决心,这种接地气的调研作风太关键 。现在搞粮损控制、绿色储粮,也是科研人员扎在田间地头、车间厂房练出的真功夫,没有凭空想象的套路。 还有个点值得琢磨:当年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突围,现在靠“科技创新提质减损”攻坚,不同时代的解法不同,但“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的逻辑从没变过。你身边有没有见过类似的“老智慧新应用”?这些技术创新是不是比单纯扩种更高效? 老战略不过时,因为它讲的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逻辑。不是照搬当年的做法,而是吃透背后“有备无患、守正不偏”的内核,再用今天的技术和思路落地。这才是真正的传承,比喊一万句口号都实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扬扬妈妈

扬扬妈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