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全体中国区已于昨日向中国客户发出通知书,称荷兰总部突然宣布将不再支付中国区员工的劳动报酬,并且公司系统权限也被全面中断。 9月30日荷兰政府的一纸行政令,当日荷兰经济事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实施“临时信托管理”,冻结其资产调整、知识产权转移及人员调动权限,期限长达一年。 这项直接干预企业运营的举措,导致中国区团队瞬间失去对财务系统、供应链平台及客户数据库的访问权。10月4日,中国商务部随即出台反制措施,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生产的特定成品及组件出口,这意味着东莞封测厂虽能维持生产,但产品无法运出保税区。 双重管制下,荷兰总部与中国区的矛盾在10月17日彻底爆发。当日凌晨,中国团队收到总部邮件,明确通知“即日起停止支付劳动报酬”,同时远程关闭所有内部系统权限。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举旨在防止中国区在出口管制下擅自发货,避免企业面临巨额罚款。但这一极端手段直接切断了中国员工的经济来源,更导致生产调度、客户订单处理等核心环节陷入瘫痪。 “仓库里的货越堆越高,生产线却不得不降速。”一位封装车间主管描述,自“双节”假期后,工厂入库量持续超过出库量,仓库空间逼近极限。 为应对原材料短缺,管理层计划自10月20日起对部分岗位实施“上四休三”工作制,加班时长从每月七八十小时削减至四五十小时。贸易商在厂区外蹲守多日发现,偶有货车进出但未装载成品,分销商库存已告急,部分型号产品市场价格开始上浮。 面对危机,安世半导体中国区迅速启动“独立自救”。10月18日下午,企业官微发布《安世中国致全体员工》公开信,强调三点核心信息:中国区主体运营及员工薪资福利不受荷兰总部影响,工资、奖金将继续由国内公司发放。 任何未经法定代表人同意的外部指令均可拒绝执行,已加紧拉通国内供应链,优先保障国内客户供应。母公司闻泰科技同步回应,确认中国团队账号曾遭封锁,但目前部分系统已恢复,正推动用上海临港12英寸晶圆厂等国内资源替代欧洲供应链。 这场风波背后,是地缘政治博弈与产业利益的激烈碰撞。安世半导体作为闻泰科技2020年全资收购的欧洲企业,其中国区业务占据全球出货量的70%,2025年上半年更贡献母公司48.17%的收入。 荷兰政府以“安全审查”为由的干预,被中方明确指责为“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违背市场经济原则”。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声明强调,此类歧视性措施将破坏全球产业链稳定,而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则警告,车规级芯片供应商切换需数月认证,短期冲击不可避免。 截至10月20日,事件仍存在诸多悬念:荷兰总部否认“放弃中国市场”的声明是否可信?中国区的“独立运营”能否真正突破技术转移与客户认证的双重壁垒?出口管制何时能解除?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4000名中国员工的生计,更将决定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的格局走向。 当技术战与贸易战交织,企业如何在政治漩涡中守护商业本质,或许将成为未来产业竞争的核心命题。 这场半导体领域的风暴,您认为企业该如何在规则与生存间寻找平衡?技术自主与全球协作的边界又该如何划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