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正大资敌?”中国一企业去年帮印度建全球最大炼钢炉,每年能产400万吨铁水,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24 18:28:52

“光明正大资敌?”中国一企业去年帮印度建全球最大炼钢炉,每年能产400万吨铁水,要知道此时我们国内都还没有,结果如今印度竟向中国钢铁加25%的税...... 帮印度建起全球最大炼钢炉的中冶赛迪,可不是什么半路出家的小公司,这家 1958 年从鞍山迁到重庆的企业,干钢铁工程的年头比不少人的父辈年龄都大,六十多年里从攀钢到宝钢,国内大半顶尖钢铁基地都有它的手笔,早就被国资委列为创建世界一流的专业领军企业。 去年敲定的印度炼钢炉项目,更是把压箱底的技术都亮了出来,每年 400 万吨铁水的产能,意味着每三天就能炼出一艘航母级别的钢材量,这等规模的装备当时在国内确实还没落地 —— 要知道中冶赛迪后来在国内建的低碳高炉示范项目,也是今年才刚投产,比印度这个晚了小半年。 更有意思的是,这套炼钢炉用到的智能控制技术和低碳冶炼工艺,正是中冶赛迪每年砸 4% 营收搞研发攒下的家底,光是国家和省部级的科技平台就有 31 个,之前突破的 20 多项 “卡脖子” 技术里,就有不少用在了印度这个项目上。 按说这是帮着缺钢的印度补产能,毕竟 2024 年印度粗钢产量才 1.45 亿吨,却要撑起 1.36 亿吨的消费量,光从中国一年就买走 301 万吨钢材,其中高端的电工钢、镀锌板几乎全靠进口。 中冶赛迪帮它建炉,相当于直接把 “造钢机器” 送到家门口,按理说该念点好。 结果这边炉火旺起来,那边关税的刀子就举起来了。今年 9 月印度突然宣布对中国钢铁加税,虽说名义上是 12% 到 30%,但算上各种附加条款,实际税负直逼你说的 25%。 这一下直接把中国对印钢铁出口打懵了,11 月份出口量从 10 月的 33.7 万吨暴跌到 15.93 万吨,降幅超过 52%,相当于半个月就少卖了近 20 万吨钢材。 更讽刺的是,印度加税的理由是 “保护本土产业”,可它本土产业的核心装备还是中国造的 —— 中冶赛迪这套炼钢炉投产后,印度仅这一个炉子的产能就占了全国粗钢产量的近 3%,等于用中国技术撑起了所谓的 “本土产业保护”。 对比下中冶赛迪在其他国家的项目,反差更明显。在马来西亚建的联合钢铁项目,同样是全流程钢厂,投产后不仅每年多产 350 万吨钢材,还帮当地创造 4000 多个高薪岗位,自发电率超 90%,连当地环保局都竖大拇指。 越南台塑河静钢铁基地更是把小渔村变成了工业城,6000 多越南员工不用外出打工,政府还能有钱修学校。这些项目都是技术输出,却没见人家反过来加税。 偏偏印度这边,刚拿到全球最大的炼钢炉,转头就对 “师傅” 下狠手,这操作简直比炼钢炉的温度还烫手。 更值得琢磨的是,中冶赛迪的技术实力本是用来帮国内钢铁升级的,它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每年能给国内钢企创造 50 亿元价值,永锋临港智能工厂靠它做到人均年产钢材 2000 吨。 可就是这些能帮自家企业降本增效的技术,先拿去给了印度,结果人家用上瘾了,反而嫌中国钢材卖得太便宜,用关税把便宜的堵在门外,自己拿着中国造的炉子产钢赚钱。 这种 “既要技术又要壁垒” 的路数,跟一边吃着别人给的饭,一边砸别人的碗没什么两样。 现在再看这事儿,中冶赛迪六十多年的技术积累,成了印度壮大钢铁产业的 “垫脚石”,400 万吨铁水的产能背后,是中国企业从引进技术到领跑全球的心血,可换回来的却是 25% 的关税壁垒。 印度自己都承认 2024 年还是钢材净进口国,全年净进口 950 万吨,却非要在钢铁进口上跟中国较劲,说白了就是拿着中国的技术当底气,转头就搞贸易保护,这种算盘打得比炼钢炉的轧机还精。

0 阅读:102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