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三年,俄罗斯才终于明白:光是击溃敌人没多大用,还得学学中国的歼灭战才行! 这场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既没像刚开始想的那样快刀斩乱麻结束,也没分出个真正的输赢,就这么耗着成了拉锯战。 在俄乌战场上,俄罗斯几次把乌克兰部队推回去,可那些部队总能卷土重来,这仗打得没头没尾。俄罗斯到底啥时候才能真正结束这场拉锯?中国老一辈的打法或许给出答案,但俄罗斯学得来吗? 俄罗斯军队在开战初期以为能速战速决,结果三年过去,到2025年10月,这场冲突还处在消耗阶段。俄罗斯从闪电战转到消耗战模式,特别是在巴赫穆特地区,那场战斗成了转折点,双方都付出巨大代价。俄罗斯推进缓慢,主要集中在顿涅茨克地区,目标是完全控制那里,但乌克兰的反击让俄罗斯损失不小。 俄罗斯军队调整了训练方式,从乌克兰战场学到教训,比如加强无人机对抗和联合行动,但整体上还是靠大量人力填补前线。俄罗斯分享这些经验给中国、伊朗和朝鲜,显示出国际合作的迹象。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在观察这场战争,加速现代化,学习俄罗斯的经验教训,避免类似问题。俄罗斯的战术从大部队推进变成小群渗透,减少伤亡,但推进速度没明显加快。2025年夏天的伤亡率比春天低,每平方公里夺取的代价小了些,这让俄罗斯能腾出人手建战略储备。 俄罗斯招兵平均每月3万多,主要是合同兵,避免大规模动员。俄罗斯打击乌克兰能源设施,用改进的Shahed无人机,装热成像和热压弹头,针对乌克兰发电站和天然气供应,试图在冬天前削弱乌克兰后勤。乌克兰用长程无人机反击俄罗斯油厂,造成俄罗斯汽油短缺和价格上涨,美国情报分享帮了大忙,让乌克兰打击更准。俄罗斯暂停油厂补贴,显示乌克兰打击有效果。 俄罗斯还从条约中撤出,试图威慑美国别卖Tomahawk导弹给乌克兰,但这没改变战场格局。乌克兰部队规模达88万,本土男兵不够,就招女兵,从战前5万增到近10万,她们不只做后勤,还干射击、无人机操作和医疗,占招兵中心的20%。乌克兰还从国外拉雇佣兵,开出每月2000到3500美元工资,吸引一两万人,主要来自波兰、法国和拉美,他们用北约武器如标枪导弹,在库尔斯克地区毁掉俄罗斯装甲车。2024年库尔斯克战役,乌克兰从苏梅突入,雇佣兵摧毁俄罗斯车辆,但俄罗斯反击也没完全围住对方。 2025年,俄罗斯推进到库尔斯克和别尔哥罗德,但乌克兰保持小块阵地。赫尔松地区,俄罗斯在第聂伯河东岸防御,乌克兰集结15万部队,用西方坦克冲锋,俄罗斯挡住但没消灭乌克兰主力。西方援助是乌克兰撑下去的关键,美国到2025年给了超1200亿美元军援,欧盟接近1500亿欧元,这些钱换成坦克、导弹和弹药,源源不断送上前线。 乌克兰本土青壮年消耗大,就靠这些外援补兵补装备,每次被推回去,很快就恢复战斗力。俄罗斯明白,光把敌人赶走不行,得彻底消灭有生力量,才不会反复。俄罗斯开始重点打乌克兰雇佣兵营地,用导弹摧毁训练点,削弱乌克兰技术兵种,但这还不够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