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报道,美国财长贝森特对我国贸易代表李成钢不满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之前在

木槿论事 2025-10-24 14:51:28

美媒报道,美国财长贝森特对我国贸易代表李成钢不满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之前在西班牙谈判时,美方放话要加码半导体管制,结果李成钢当场就下令查英伟达反垄断,这波“以快制快”直接打懵美国代表团;   二是后来美方又想对中国造船舶收停泊费,李成钢早撂下话要升级稀土管制,可贝森特不仅没当回事,连给特朗普传消息都不上心,难怪中国稀土政策一落地,特朗普还装模作样喊“无缘无故”。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贝森特最近是真的上火,而他“不满”的根子,不在情绪,而在两次“先手被反先手”,美方本以为自己能靠老套路压一压对方,结果反被打得措手不及,原因就两条,但后果却蔓延了三圈——企业、产业、通胀,全都被波及。   第一次交锋是在西班牙,那时候美国代表团一上桌就甩狠话,放风要加码半导体管制,意思就是要在芯片上再卡中国一刀。   照他们的想法,这话一放,中方起码得慌一下,老老实实坐下来谈条件,可没想到李成钢压根不接招,直接下令查英伟达的反垄断案,还同时启动了对美国模拟芯片的反倾销调查。   数据一摊开,进口量涨了三成多、价格反而腰斩,某些品类的倾销幅度高达四五倍,证据铁得很。   这下轮到美国代表团傻眼了,想施压的节奏被彻底打乱。   英伟达是什么量级?那可是美国半导体的支柱企业之一,全球一半的AI芯片都从它手里出。   中方一出手,美方科技股立刻跟着抖了三下,而李成钢的做法,说白了就是“以快制快”,在对方出牌之前先亮底牌:你要谈,我们谈;但你要搞单边,那我就用规则让你体会什么叫对等。   这波反制的狠劲在于,它一点都不“硬碰硬”,全走合法通道——反垄断、反倾销,流程正经、证据充分,美方连抗议都找不到口子。   结果美国企业自己先乱了阵脚,股价跌、订单紧、客户慌,贝森特后来抱怨“太被动”,其实就是没想到中国现在的反应这么快、下手这么准。   第二次交锋更直接,美方眼见半导体这边被“反查”,就换个方向在航运上动心思,打算对中国造的船收额外停泊费,还美其名曰“提振本国造船业”。   他们以为这回中方最多象征性抗议两句,没想到李成钢早就放过狠话:如果真这么干,那就升级稀土管制。   结果美国完全没当回事,连警告都懒得往特朗普那儿传,等中方宣布稀土管制、对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的消息一落地,美方这才发现——这回是真被掐住了命门。   稀土是什么概念?芯片、军工、新能源,全得靠它,美国自己的加工能力几乎为零,九成以上都得靠中国。   稀土一紧,美方半导体和军工产业全乱了阵脚,洛克希德·马丁的生产线直接停了两条,新能源车企业库存也亮红灯。   特朗普那句“无缘无故”纯属自欺欺人,因为中方的预警早就给过,只是他们根本没当真。   这两件事有个共同点:美方总以为中国不会真动手,结果发现不仅动了手,而且动得又快又准。   李成钢的打法是“准、稳、合规”——准在痛点,稳在节奏,合规则在法律框架之内,打击的不是面子,而是产业命脉。   而英伟达那次是监管反制,稀土那次是资源反制,两边夹击,直接把美方的节奏打散。   贝森特最怕的不是政策吃亏,而是规则的地位被改写,过去美国习惯了发号施令——我能加管制,你不能查我;我能收费用,你不能卡资源。   可现在,中国用同样的逻辑还回去了,美国一边喊着自由竞争,一边搞单边打压,这种双标一旦被实打实的规则反制戳破,就很难再立得住。   这两次反制之后,连锁反应一层层传开。   企业端,英伟达、德州仪器、ADI这些公司股价跳水,客户转单,产业端,半导体、车规、军工三大链条库存紧张、替代周期被拉长,宏观层面,港口费叠加运价,通胀预期被推高,农产品出口商叫苦不迭。   美方自己种的果子,自己得吞。   说到底,这场较量不是谁嗓门大,而是谁牌打得准,李成钢那句“说到做到”,就是中国现在的底气。   过去的中美谈判,美国掌节奏、控规则,中国只能被动防守;而现在,节奏开始对半开,贝森特的不满,本质上是发现老套路不好使了。   未来的贸易博弈,不是谁能吓唬谁,而是谁能算得更清楚。   中国这次用事实告诉对方:规则不是谁说了算,供应链也不是你想掐就能掐的,你打你的制裁,我用我的规则;你动我的船舶,我控你的稀土,每一招都按规矩来,但招招打在点上。   这场牌局还没完,但形势已经变了。   过去他们一张嘴就能威慑全球,现在得掂量一下成本,他们上火,不是因为中国“太强硬”,而是因为他第一次意识到,中国也能按规则,把游戏玩到极致,谁更懂规则、谁掌握供应链,谁才笑到最后。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0 阅读:94

猜你喜欢

木槿论事

木槿论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