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停买美国大豆转购巴西大豆,巴西却投机抬价,算盘打得叮当响,以为中国只能就范。可咱也不是吃素的。 原本美国和巴西的大豆报价都是每吨420美元,两边价格一样,中国选谁都挺合理,但后来中美贸易摩擦有了风声,中国暂停了美国大豆的新订单,转而去买巴西的。 这下巴西那边像是看到了“赚大钱”的机会,贸易商心里打着小算盘,想着要一次性把过去三年的利润都赚回来,口气不小,动作也快得很。 到了3月份,巴西大豆的单价直接涨到了430美元,比美国大豆贵了整整10美元。 这还不算完,他们觉得中国离了他们不行,毕竟去年中国从巴西买了7000万吨大豆,占了巴西总产量的七成多,这份采购量成了他们“恃宠而骄”的底气。 之后价格一路往上飙,连运费算进去,最高报到了467美元一吨,而同一时期美国大豆才435美元,差价越拉越大。 巴西官方说涨价是因为燃油、化工品这些物流成本涨了,但市场上的人都不傻。 真要算细账,一吨巴西大豆运到中国的成本,最后冲到了3600元,反观美国大豆,成本只要3400元。这哪是正常卖货啊,简直是把想买的顾客往外推。 市场的反应最实在,中国买家一看价格这么离谱,干脆暂停了采购,这一下,巴西桑托斯港就堆了差不多200万吨大豆卖不出去,这些豆子每天光滞港费就要烧掉120万美元。 到了四月份,巴西大豆的出口量直接暴跌了28.7%,之前的涨价算计,这下先坑了自己。 巴西之所以敢这么抬价,其实是犯了个致命的错,他们以为中国的选择只有他一个。 可这世界上能种大豆、卖大豆的地方多了去了,中国转身就给阿根廷抛了个大单,价值差不多70亿美元,能买277万吨大豆。 紧接着,乌拉圭也接到了中国的订单,中国从乌拉圭买的大豆,几乎占到了乌拉圭全国总产量的三成,很明显,南美洲不止巴西一个卖家,中国要找合作方,选项多着呢。 更让巴西没想到的是,中国的目光还越过了大洋,看向了北边的邻居俄罗斯。 去年俄罗斯对华的粮食供应量一下子涨了5倍,大豆产量也创下了360万吨的新纪录,俄罗斯在地缘上离中国近,运输起来更方便也更安全,妥妥的潜力股,以后完全能多从那买。 最有戏剧性的是,后来因为巴西大豆实在贵得离谱,一部分中国买家干脆掉头,又去买起了最初的“博弈对象”,美国大豆。 这事儿其实说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谁是真正“不可替代”的,之前巴西贸易商还说过“抛弃其他国家,优先给中国供货”的大话,可在飞涨的价格面前,这些话显得特别苍白。 他们把中国的战略布局,错当成了只能依赖他们的“刚需”,却没看到中国一边靠着国内充足的大豆储备稳住市场,一边灵活地在全球找新伙伴,甚至还留着11月之后重新考虑美国大豆的可能。 这场由巴西主动挑起的价格风波,最后成了他们的独角戏。不仅没赚到想赚的大钱,反而把自己“靠谱供应商”的金字招牌给砸了。 在全球化的贸易里,真正的话语权从来不是靠一时的供应缺口投机抬价得来的,而是靠长期的信誉,还有理解伙伴的战略需求。 要是总想着赚快钱、耍小聪明,最后只会让自己更快被替代。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