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棉大衣翻过来!羊毛朝外!”1938年底,30多名国军战士趴在土坡后,不敢喘气。身后日军马蹄声越来越近。带队军官压低声音这样喊。 喊完之后,他指了指羊群,先扯下大衣纽扣,手掌被磨红。 战士们反手拽衣襟,灰白色羊毛翻了出来,三十多人蜷在羊群边,远看和绵羊混在一起。 日军骑兵过去时,军官看清了领头鬼子的军刀。他按住要摸枪的士兵,等马蹄声消失才叹气。 这位军官是杜鼎,这是他第二次死里逃生。1906 年生于湖北枣阳地主家的他,后来还要经历五次生死劫,最终在台湾成了富豪。 杜鼎的人生转折很突然。少年时他爱闯祸,爬树摔断过腿、下河跟人打过架,差点败光家里的千顷良田。 十五岁起,他突然开始熬夜看书。三年后考上武汉大学,可在大学里更不安分。 看到招兵告示,他就报了名,后来退学考进黄埔军校六期,和廖耀湘是上下铺。“当兵要能打仗,读书是为了更会打仗。” 他写信回家时说。 毕业后,湖北鄂军归顺桂系,杜鼎跟着加入。他因一米八的身高、能文能武的本事,被一位方姓军长看中,招为女婿。 方军长是蒋介石的亲信,杜鼎靠这层关系见到了蒋介石,还进了刚组建的 74 军。1937 年,51 师、58 师合编为 74 军,3.2 万人配备德式装备,号称 “抗日铁军”。杜鼎从营长起步,上了战场。 第一次生死劫在 1938 年 5 月的兰封会战。土肥原贤二带着十四师团攻打兰考,威胁武汉。薛岳调兵围堵,杜鼎所在部队要攻打三义寨。 日军在三义寨有六千主力,配备火炮、战车和飞机。“鬼子的重机枪不停扫,我们冲三次退三次,尸体堆得能当掩护。” 杜鼎后来回忆时,声音还会抖。 日军装备好,坦克压垮战壕、毒气弹熏得人睁不开眼。打了三天,杜鼎的营快打光了。最后一次冲锋时,他被炮弹掀飞,埋在死人堆里。 到了晚上,杜鼎爬了出来,身边只剩两名重伤员。他带着伤员躲进破庙,靠啃树皮撑了五天,找到大部队后调任 57 师团长,捡回一条命。 没人想到,半年后就有了荒山上反穿大衣的事。部队遭到日军伏击,突围三天三夜,战士们又饿、又没弹药。杜鼎看见放羊的老乡,想出混进羊群的办法。 “当时顾不上羊毛扎人,能躲开鬼子就行。” 事后战士开玩笑,杜鼎却说:“活下来不是运气,要敢想敢做。” 他也得了 “智多星” 的称号。 真正的考验在 1943 年的常德会战。常德是物资补给线,57 师八千 “虎贲” 士兵守常德,扛住四万日军十六天。 杜鼎当时是团副,带着战士在城墙上拼刺刀,刺刀弯了就用石头砸。“余程万师长说,剩一个人也要等援军。” 余程万还在日军招降传单上写了 “只知不成功即成仁”。 可援军被日军挡住,日军放毒气弹、多次发动冲锋。城破后展开巷战,连伙夫都上了前线。 城破时,57 师只剩不到三百人。杜鼎带着三十人从下水道突围,躲过搜查后和大部队汇合。全师最后仅八十人活了下来,他是其中一个。 他摸着伤疤说:“是弟兄们的尸体帮了我,这命是捡来的。” 抗战胜利后,杜鼎已是少将师长。74 军改编为整编 74 师,他调任旅长,没多久去济南投奔王耀武。1947 年 5 月,他刚任山东警备 2 旅旅长,就传来孟良崮的噩耗。 张灵甫的 74 师三天内被消灭。杜鼎浑身发冷,晚走几天就完了,这是第四次逃生。 蒋介石让王耀武重组 74 军,任命杜鼎为副军长。可他刚离开济南,攻城战就打响了,八天后济南解放,王耀武被俘。杜鼎在半路上听到消息,说不出话,这是第五次逃生。 更巧的是,他刚接到任命,父亲就去世了。回湖北办丧事时,新 74 军在淮海战役中被消灭,他第六次躲开死神。 1949 年 5 月,杜鼎任 100 军军长,驻守湖南。解放军过长江后,湖南局势不稳。8 月 4 日,程潜、陈明仁宣布起义,杜鼎起初也签了名,后来听了黄杰的劝说,带着主力叛逃。 这支部队编入刘嘉树的 17 兵团,刚进入广西就被四野消灭,刘嘉树被俘。杜鼎带着几人突围,第七次活了下来。“每次活着都比死难受,看着弟兄们倒下,自己只能跑。” 他这样回忆。 到台湾后,杜鼎退伍。1967 年,51 岁的他靠军政人脉做生意,先做纺织,后来拓展到水泥行业,没几年成了行业里的大人物。 曾经的军人戴上眼镜,在谈判桌上很厉害。可到了晚上,他总拿出老家的照片发呆:“想回枣阳看山、看放羊的坡地。” 这愿望直到 2003 年他去世都没实现。96 岁的杜鼎,终究没再回到故乡。
